而且,陈明已经明确表态,他们再争下去也没意义。
“既然陈明同志志在于此,我们导弹院全力支持!”姜倩率先表态。
“我们无人机部门也一样!”于东跟着说道。
“需要舰载机技术验证的,随时找我!”孙志杰拍着胸脯。
“AI方面,只要你需要,我们中心全力配合!”王得胜也郑重承诺。
宋子凯大喜过望,紧紧握着陈明的手:“陈明同志!欢迎你加入我们航空装备研发部!隐轰项目,你就是核心!需要什么,你开口!人、财、物,我给你最大的支持!”
这位一直负责相关预研,却苦于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的将军,此刻看到了真正的曙光!
陈明终于松了口气,这场“抢人大战”总算告一段落。
然而,事情还没完。
“小陈,隐轰项目启动需要时间,立项、组建团队、资源调配,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华峰院士走上前来,拍了拍陈明的肩膀。
“在此之前,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先帮个忙。”
陈明看向华峰:“华老请说。”
“‘翔鹰’。”华峰指了指会议室屏幕上定格的无人机画面,“它虽然赢得了金牌,但本质上还是个技术验证机。我们希望,你能尽快带领你的原班人马,对‘翔鹰’进行快速改造。”
“改造?”
“对。”华峰点头,“利用现有的机体平台,加装必要的侦察设备和数据链,把它改造成一款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同时,再开发一个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攻击型版本。这两个型号,技术要求相对‘翔鹰’原型机改动不大,但部队急需,可以尽快形成战斗力,填补我们在这方面的空白。”
陈明明白了。
这是要先榨取“翔鹰”的现有价值,快速转化为装备。
也好,正好让姜倩、于东他们有事可做,也算是对自己团队成员的一个交代。
“没问题,华老。”陈明点头,“需要多久?”
“越快越好!”华峰语气严肃,“相关设备和人员,已经准备就绪,就在这个基地。你尽快拿出改造方案,指导他们完成。”
“好。”
……
接下来的几天,陈明带着姜倩、于东、孙志杰等人,一头扎进了基地的机库和实验室。
“翔鹰”的改造工作,正如华峰所说,难度不算太大。
核心的固态电池、飞控系统、AI算法都不需要大改。
主要工作在于结构调整,以容纳不同的任务载荷。
侦察型需要加装高分辨率光电探头、合成孔径雷达、电子侦察设备,并强化数据传输链路。
攻击型则需要设计内置弹舱或外挂点,集成武器火控系统,并优化目标识别与锁定算法。
陈明并没有事必躬亲。
他主要负责提供核心的改进思路和关键技术节点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何优化电池管理系统,以匹配不同任务模式下的能耗需求;如何修改AI算法,让侦察型能智能规划侦察路线、自主识别高价值目标;如何让攻击型实现更精准的武器投放,并具备一定的自主规避和电子对抗能力。
具体的绘图、计算、改装、测试工作,则交给了姜倩、于东、孙志杰带领的团队成员。
这些人本就是启航科技无人机项目的骨干,技术功底扎实,在陈明的指导下,工作效率极高。
短短一周时间,两架崭新的“翔鹰”改进型样机,就已经出现在了机库中。
一架腹部多了明显的光电窗口和雷达整流罩,显得更加“耳聪目明”。
另一架则在机翼下方增加了武器挂点,机腹也经过修形,预留了内置弹舱的空间,透着一股凌厉的杀气。
初步的地面测试结果,非常理想。
将后续的测试和定型工作交给兴奋不已的团队后,陈明终于抽出时间,回到了分配给他的独立办公室。
夜深人静。
陈明坐在桌前,闭上眼睛,意识沉入脑海。
淡蓝色的光幕,在意识深处缓缓展开。
(*注:翔鹰项目成功和技术解锁奖励*)
看着积分余额,陈明心中盘算。
“翔鹰”项目的大获成功,加上军方高层会议的技术确认,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积分奖励。
十五万八千点,不算少了。
他的意念,直接点向了科技库中的分类,然后锁定了子项。
陈明看着那一连串零,嘴角微微抽搐。
果然,最顶尖的玩意儿,贵得离谱。
无论是B-21还是传说中的H-20,都不是他现在这点积分能碰的。
至于那个空天轰炸机,更是想都别想。
看来,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他的目光,落在了最后那个选项上。
。
龙国目前并非没有隐轰,只是性能与世界顶尖水平有差距,主要在隐身涂料、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方面。
这个改造方案,只需要12万积分,正好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
“也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陈明心中有了决断。
先利用现有平台进行魔改,快速提升战斗力,同时也能积累更多的积分。
等积分足够了,再兑换更先进的整机技术。
“系统,兑换。”
“确认。”
嗡!
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陈明的脑海。
涉及气动外形细节优化、新型吸波材料配方及应用工艺、发动机进气道尾喷口红外抑制技术、新一代综合航电架构、武器内置弹舱布局优化、智能化战场感知与突防算法……
无数的图纸、数据、公式、代码,如同潮水般涌来,被系统迅速整理、归类,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
片刻之后,陈明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虽然只是改造方案,但其中蕴含的技术含量,也足以让龙国现有的隐轰,脱胎换骨!
他立刻起身,走到电脑前,双手放在键盘上。
手指翻飞,一行行代码,一个个设计参数,开始从他脑中流淌到屏幕上。
他需要将系统灌输的庞杂信息,整理成一份清晰、可执行的技术文档和初步设计图。
第二天一早。
精神略显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陈明,拿着一个加密U盘,敲响了宋子凯办公室的门。
宋子凯几乎是立刻拉开了门,看到陈明,眼中充满期待:“陈明同志,怎么样?关于隐轰,有什么初步的想法了吗?”
陈明将U盘递了过去,语气平静。
“宋将军,这是我根据我们现有平台,做的一份深度升级改造方案。”
“或许,我们可以先从这里开始。”
第14章
颠覆性的认知冲击
宋子凯几乎是立刻拉开了门,厚重的实木门悄无声息。他锐利的目光落在陈明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浓厚的期待。昨夜的会议,这年轻人的发言石破天惊,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陈明同志,怎么样?关于隐轰,有什么初步的想法了吗?”宋子凯的声音沉稳,但语速比平时快了一拍,显露出内心的急切。
陈明脸上带着一丝熬夜后的疲惫,但眼神清亮得惊人。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手中那个小巧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加密U盘递了过去,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讨论天气。
“宋将军,这不是想法。”
“嗯?”宋子凯微微一怔。
“这是我根据我们现有平台,做的一份深度升级改造方案。”陈明顿了顿,补充道,“所有核心技术细节、改进参数、材料工艺、航电架构和初步仿真验证数据,都在里面。”
宋子凯接过U盘的手,在半空中停滞了一瞬。
他大脑有些宕机。
什么?
一份深度升级改造方案?
所有核心技术细节?初步仿真验证数据?
这才过去多久?
从昨天会议结束,到现在,满打满算,不过十几个小时!
隐形战略轰炸机!这可不是什么玩具无人机!这是集现代工业和尖端科技于一身的国之重器!
涉及到气动、材料、隐身、航电、飞控、动力、武器……无数个复杂子系统。
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深度改进,都需要庞大的团队,耗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进行论证、设计、计算、模拟……
而陈明,一个人,一夜之间,拿出了一整套“深度升级改造方案”?
这听起来,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宋子凯久经沙场,更是航空装备研发领域的宿将,深知其中的艰难。他见过无数天才,但从未见过如此…离谱的天才。
下意识地,一股强烈的质疑涌上心头。
这年轻人,在“翔鹰”项目上确实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但那毕竟是无人机。无人机和战略轰炸机,其技术复杂度、系统集成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会不会是太年轻,急于求成,搞了些不成熟的东西?或者,只是些概念性的拼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