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内心波涛汹涌,宋子凯脸上却不动声色。他郑重地收好U盘,对陈明点点头,语气恢复了惯有的沉稳。
“辛苦了,陈明同志。”
“我们会尽快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你先回去休息一下吧,看你脸色不太好。”
陈明微微颔首。
“好,那我等将军的消息。”
说完,他转身离开,步伐从容,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看着陈明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宋子凯眉头微蹙,捏着那枚小小的U盘,感觉有些烫手。
他回到办公桌后,并没有立刻插上U盘。
太快了。
快得不合常理。
这不符合科学规律,更不符合工程逻辑。
他将U盘随手放在了桌角一摞厚厚的待阅文件旁边,打算等处理完手头积压的几份紧急报告再说。或许,等情绪冷静下来,再以更客观的态度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窗外的天色由晨曦转为明亮。
宋子凯处理完一份关于某新型空空导弹试验进度的报告,揉了揉眉心,端起桌上已经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
目光无意间扫过桌角。
那枚银色的U盘,在晨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
鬼使神差地,他伸出手,拿起了它。
或许…就看一眼?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能“离谱”到什么程度?
怀着一种近乎审视错误答案的心态,宋子凯将U盘插入了身旁一台经过严格物理隔离和安全认证的专用电脑。
电脑自动识别了设备。
一个名为“XX型隐身轰炸机深度升级改造方案(绝密)”的文件夹,静静地躺在根目录下。
宋子凯眼神一凝。
连命名都如此正式?
他点开文件夹。
里面并非杂乱无章的文件堆砌,而是条理清晰、分门别类,包含了设计总览、气动外形优化、隐身材料及涂层、动力系统改进、航电系统升级、武器系统整合、仿真数据报告等数十个子文件夹。
每一个子文件夹下,都有详细的Word文档、PDF图纸、CAD模型文件,甚至还有专门的算法代码包。
仅仅是这清晰的目录结构和文件分类,就透着一股严谨的专业素养。
宋子凯的心,不由自主地提了起来。
他先是点开文档。
开篇并非空泛的描述,而是直截了当的数据对比——改进前后的关键性能指标预估:
隐身性能(全向RCS):降低10
dBsm。
最大航程(不进行空中加油):提升50%。
最大载弹量(内置弹舱):增加10吨。
作战半径:扩大30公里。
巡航速度最大飞行马赫数:……
信息化作战能力:……
每一个数据,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宋子凯的心脏上!
如果这些数据是真的……
这哪里是什么“升级改造”?这简直是脱胎换骨!性能提升的幅度,已经逼近了下一代轰炸机的门槛!
他强压下心头的震惊,深吸一口气,点开了子文件夹。
屏幕上,流畅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
原有机型的轮廓还在,但诸多细节处,却进行了大胆而精妙的修改。翼身融合的过渡更加平滑,机翼前缘后掠角微调,垂尾设计…等等,垂尾几乎被取消,改用了更先进的某种矢量推力控制与差动翼面结合的方案来维持航向稳定性?
仅仅是这个改动,就需要对飞控系统进行颠覆性的重构!
他迅速切换到。
里面没有更换发动机型号,而是针对现有发动机,提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却又逻辑自洽的改进措施:优化设计的“S”型进气道,大幅降低前方雷达回波;全新的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应用方案,提升推力与燃油效率;以及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集成在尾喷口内部的复杂红外抑制装置设计,理论上能将尾部红外信号特征降低XX%!
宋子凯的呼吸,开始变得粗重。
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不由自主地移向。
文档里,赫然列出了一种新型宽频吸波复合材料的详细配方、制备工艺、敷设流程,以及与之配套的边缘锯齿、接缝填充、表面阻抗匹配优化方案……其理论吸波效能,远超目前龙国乃至世界上公开的任何一种隐身材料!
“这…这怎么可能?!”宋子凯失声低语,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手撑着桌面,死死盯着屏幕。
他不是材料学专家,但作为航空装备负责人,他对隐身技术的关键瓶颈再清楚不过!材料,一直是限制龙国隐轰性能的最大短板之一!
而陈明提供的这份方案,直接给出了一种性能参数堪称“梦幻”的新材料,并且…还附带了全套的制备工艺?!
他颤抖着手,点开了。
新一代分布式、模块化、高带宽、光纤互联的综合航电架构;基于“未来AI核心算法库(初级)”衍生的智能化战场态势感知与自主威胁规避系统;多频谱融合的隐蔽数据链;具备认知干扰能力的综合电子战系统……
屏幕上闪烁的每一个名词,每一个架构图,每一个算法流程,都像是一道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
这些技术,随便拿出任何一项,都足以让国内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们兴奋得彻夜难眠!
而现在,它们被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以一种近乎“打包批发”的方式,整合进了一份针对现有平台的升级方案里!
这哪里是“离谱”?
这分明是“神迹”!
宋子凯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颠覆,重塑。
他之前对陈明的质疑,此刻显得如此可笑,如此浅薄!
这个年轻人,根本不是什么“天才”能够形容的!
他是妖孽!
是足以改变龙国军工格局的国宝!
不!甚至可能是改变世界军事平衡的战略级人才!
意识到这份U盘里蕴含的价值和分量,宋子凯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脊椎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关掉所有文件,弹出U盘,紧紧攥在手心,如同握着一件绝世珍宝。
不行!
这个方案,必须立刻得到最高级别的验证!
他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快速拨通了一个号码。
“接航空工业集团6XX所,找李卫国院士!”
“告诉他,放下手头所有工作,立刻到我办公室来!带上他们气动、隐身、航电方面的核心技术负责人!”
“最高优先级!马上!”
挂断电话,宋子凯又连续拨打了几个号码,将国内航空发动机、材料科学、飞控系统等领域的几位顶级泰斗,用同样不容置疑的语气,紧急召集过来。
半小时后。
宋子凯的办公室里,聚集了龙国航空工业领域最顶尖的一批大脑。
须发皆白的李卫国院士,是国内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权威。
戴着深度眼镜的王海林教授,专攻隐身材料与电磁兼容。
还有发动机专家赵振华总师,飞控专家孙建平研究员……每一位,都是跺跺脚能让行业震动的大佬。
他们被宋子凯紧急召来,脸上都带着疑惑。
“老宋,这么急把我们都叫过来,是出了什么大事?”李卫国院士率先开口,他与宋子凯是老相识。
宋子凯没有废话,将加密U盘重新插入电脑,调出陈明方案中的关键图纸和数据,投影到墙壁的大屏幕上。
“各位,看看这个。”他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这是一份关于我们现有XX型隐轰的深度升级改造方案。”
几位专家大佬,起初只是随意地扫了几眼。
但很快,他们的表情就变了。
李卫国院士的眉头瞬间拧紧,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气动布局修改细节,嘴里喃喃自语:“这个翼身融合处理…还有这个取消垂尾的设计…飞控耦合怎么解决?等等…这里的涡流控制思路……”
王海林教授则猛地推了推眼镜,凑近屏幕,看着那新型吸波材料的性能曲线和结构示意图,呼吸急促起来:“宽频…低RCS增量…常温固化工艺?这…这材料体系……”
赵振华总师的目光聚焦在发动机进气道和尾喷口红外抑制装置的设计上,脸色变幻不定:“S弯进气道的细节优化…还有这个尾部遮蔽与冷却混合喷流…理论上可行,工程实现难度极高,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到……”
孙建平研究员紧盯着航电架构图和那些陌生的算法模块名称,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分布式光传飞控…智能化自主规避…认知电子战?这…这架构理念,至少领先我们目前在研的型号一代!”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只有几位顶级专家粗重的呼吸声,以及他们偶尔难以置信的低语。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泰山北斗,见过的先进概念和前沿技术不计其数。
但眼前这份方案里展现出来的东西,已经超出了他们当前的认知!
不仅仅是先进,更可怕的是,它将气动、隐身、动力、航电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严谨、自洽地整合在了一起!
每一个改进点,都直击现有平台的痛点!
每一个技术方案,都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甚至详细到了材料配方和工艺流程!
这不像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推演,更像是一份…已经经过无数次迭代优化、验证成熟的工程蓝图!
不知过了多久,李卫国院士缓缓抬起头,看向宋子凯,苍老的脸上写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