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这份方案…是谁做的?”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宋子凯身上。
宋子凯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陈明。”
“就是那个‘翔鹰’无人机的总设计师。”
“今天早上,他交给我的。”
整个办公室,刹那间鸦雀无声。
落针可闻。
所有顶级专家,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当场。
陈明?
那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一夜之间…搞出了这个?!
荒谬!
但…屏幕上那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设计,那严谨到无可挑剔的数据,那超越时代的理念…却又无比真实地摆在眼前!
颠覆性的认知冲击,让这些浸淫军工领域数十年的泰斗们,大脑一片空白。
第15章
时不我待
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李卫国、王海林、赵振华、孙建平……这些龙国航空工业的泰山北斗们,此刻如同第一次接触飞行理论的学徒,脸上写满了被彻底颠覆认知的震撼。
陈明?
那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翔鹰”的总设计师?
一夜之间,拿出了这样一份足以改变龙国战略空军格局的隐轰升级方案?
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个数据都严谨到无可挑剔,每一个理念都超越了他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这根本不像是灵光一闪的构想,更像是来自未来的工程蓝图!
宋子凯看着眼前这群失态的国宝级专家,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这份方案的价值,无可估量!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各位!”
宋子凯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份方案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
“从现在开始,我要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动用最高优先级,对这份‘H-20’升级改造方案,进行全面、细致、严格的工程可行性论证!”
他指向李卫国院士。
“李老,气动布局和结构强度验证,由6XX所牵头,相关院所全力配合!”
“是!”李卫国猛然惊醒,挺直了腰杆,苍老的眼中重新燃起火焰。
他转向王海林教授。
“王教授,隐身材料、涂层工艺和电磁兼容性测试,由材料研究院主导,相关实验室必须无条件开放权限!”
“保证完成任务!”王海林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灼灼。
“赵总师,动力系统的改进验证,特别是进气道和尾喷口部分,交给你们发动机集团的核心团队!”
“明白!”赵振华重重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澎湃的动力在新型轰炸机上咆哮。
“孙研究员,飞控系统、航电架构的模拟与验证,飞控所和相关软件中心,给我拿出十二分的精神!”
“请司令放心!”孙建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全新的架构让他迫不及待想要深入研究。
“武器系统的整合与兼容性评估,由兵器工业集团负责!”
“生产工艺、制造流程的可行性分析,由几大飞机制造厂联合进行!”
宋子凯的命令一条条下达,清晰、果断、直指核心。
整个龙国的航空工业体系,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随着他指令的发出,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几周,成为了龙国军工领域最疯狂的一段时间。
无数的加密文件在各大院所、实验室、工厂之间流转。
顶尖的专家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计算、模拟、测试。
最先进的计算中心算力全开,模拟着新气动布局下的飞行姿态,验证着新材料的隐身效果,分析着新航电架构的数据流……
验证报告如同雪片般汇集到宋子凯的案头。
一份份报告,指向同一个结论:
完美!
近乎完美!
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对这份由陈明主导设计的“H-20”升级改造方案,提出任何根本性的质疑。
所有的反馈,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实现、如何加快工程进度、如何解决具体的工艺难题上。
就仿佛,他们得到的不是一份设计蓝图,而是一份来自未来的标准答案!
宋子凯拿着厚厚一叠凝聚了无数顶尖专家心血的验证报告,双手微微颤抖。
他知道,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在他手中开启!
没有任何犹豫,宋子凯立刻将完整的“H-20”项目报告,连同所有验证文件,以最高密级,呈报上去。
审批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
几乎是在报告递交的第二天,最高层的批复就下来了——
同意立项!
代号:H-20!
优先级:最高!
资源调配:无上限!
整个龙国,为这一刻积蓄的力量,彻底爆发出来。
相关的工厂开始疯狂地进行技术改造和产线升级。
供应商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订单,各种特种材料、高精度元器件如同潮水般涌向生产基地。
无数优秀的工程师、技术工人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汇聚在这项伟大的工程之下。
时间,在紧张而狂热的氛围中飞速流逝。
仅仅两个月后。
在一座戒备森严、规模庞大的总装厂房内。
当巨大的幕布缓缓拉开,一架通体覆盖着哑光黑色涂层,线条流畅、充满科幻感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放在灯光之下。
它没有常规飞机的垂直尾翼,翼身完美融合,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简洁和力量感。菱形的机头,平滑的背脊,隐藏式的发动机进气道,以及那经过特殊处理的尾喷口……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无与伦比的隐身设计理念。
它就是H-20!龙国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
即使是陈明,在接到通知,亲眼看到这架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总装下线的庞然大物时,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
他知道自己给出的方案很完整,也知道国家的执行力很强。
但这种近乎“暴力”的生产速度,依然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就是一个大国,将全部工业潜力和意志力聚焦于一点时,所能爆发出的恐怖力量!
“陈明同志,怎么样?”
宋子凯站在陈明身边,看着眼前的杰作,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激动和自豪。
“很震撼。”陈明点点头,语气平静,但目光中却带着欣赏,“比我预想的还要快。”
“快,是必须的!”宋子凯感慨道,“时不我待啊!”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一丝凝重。
“试飞的日期已经初步敲定了,就在下个月。”
宋子凯的目光望向那架充满未来感的战机,眼神复杂。
“以前啊,我们搞新型号试飞,那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每一次升空,大家的心都揪着。”
他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下来。
“多少好同志,就牺牲在了试飞场上……为了国家的航空事业,他们……”
厂房内的气氛,随着宋子凯的话语,变得有些沉重。
新机型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这种跨代的大型战略装备。试飞员,是用生命在探索未知的边界。
陈明静静地听着,他理解宋子凯的心情。
前世作为军迷,他看过太多关于试飞员英勇事迹的报道。
此刻,他脑海中灵光一闪。
“宋将军,”陈明忽然开口,“或许未来的试飞,可以不用再承担那么大的风险。”
宋子凯一愣,转过头看向陈明,有些不解。
“不用承担风险?你的意思是?”
陈明微微一笑,指了指那架充满科技感的H-20。
“我的意思是,大部分的极限科目测试、特殊环境模拟、甚至是一些高风险的故障复现,未来都可以在地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