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神仙般的世界,像,虚构的世界。
可那是真实的!
随着桑宁的讲述,霍长安的眼珠盯在某一处,都忘记了转动。
“你们霍家的儿郎,只娶一妻,在这世间,是凤毛麟角,多少女子挣破头的想嫁。
可是在后世,一夫一妻,是国家的硬性规定,谁不遵守,就是触犯律法。
我也跟你坦白,你以后若喜欢了别人,我也不会像这个时代的女子一般,委屈求全,自当一别两宽。”
“不会!”霍长安立刻道,还紧了紧手臂,好像怕她跑了。
桑宁笑了笑,又说:“你也别觉得我好,我这个人,缺点很多,在我们那,不过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普通人。”
霍长安摇头。
不普通,一点都不普通。
他才不信。
“好了,我跟你说这些,不过是想说一个事。
之前我不喜欢身边有人,一是真的觉得不需要,二是……怕时间久了,会觉得的理所应当。
理所应当的把自己变成统治者,接着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慢慢的融入这个世界,再也记不起自己是谁。”
她从来没有妄想过,认为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她能做的,就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苦难的人,帮助身边的人,保持住自己的初心,不忘来时路。
她不是桑凝儿,不是前世的小村姑,她是桑宁。
来自一个文明而伟大的国家。
第378章
土地该怎么分
霍长安久久才彻底消化了这些。
他理解了。
他承认那个世界的美好,但也知道,在这里,行不通,也做不到。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需要彻底的大换血和无数人的拼搏,才能达到的理想世界。
如今的东阳,离的太远。
“宁儿……我给不了你那样的国家,我只能,试着一点点改变。”
“你想哪里去了?”
桑宁好笑,“你若真要打造那样的国家,是自寻死路,所有上层者会拧成一股绳推翻你!
但是一点点改变,是可以的,咱们就去除糟粕,在有生之年,尽力把这个国家一点点变好。”
“嗯。”霍长安重重点头。
只要她在,什么都可以。
“说到这个,有件事我早就想说了。”
“军队里的事,我不太喜欢插手,但是这个,我觉得,很让人不喜,也真觉得不是必要。”桑宁拧着眉,眼里带着一丝厌恶。
“宁儿,你说便是。”
“我觉得该废除濯缨妇!还该废除男人犯法,妻子连罪的不公正律法。”
霍长安一点都不意外,其实他早就看出来了。
桑宁讨厌女人被欺负。
更改律法是以后的事,现在说还太早,濯缨妇……他可马上废除!
“我也觉得没必要。军队需要的是意志坚定的将士,若没有濯缨妇就无法稳定军心,那要我这个领军主帅何用。”
“对!”桑宁有些激动,“你知道吗?在我们那,军人有多受百姓爱戴。”
说到这个,桑宁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战争时的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宁睡街头,不骚扰百姓。
军中有调戏女子者,立马枪毙。
正是一桩桩严苛法纪,得到了人民最喜欢的队伍。
到之后的全村百姓宁愿牺牲不暴露战士身份。
军民一家,共同驱逐倭寇。
才迎来了最终的和平与胜利。
发展成强盛富饶的国家。
军队的安稳和强大,从不是靠那些肤浅的东西来打造和维持的。
霍长安越听越上瘾,目光灼灼,缠着桑宁又讲了很多。
到最后桑宁还吼了一遍国歌,雄赳赳气昂昂跨了一遍鸭绿江。
妈呀,累死了。
吃了些饭食就撑不住了,又懒洋洋的要睡觉。
霍长安给她掖好被子,还意犹未尽,但也舍不得她再讲了。
总归,以后多的是机会讲。
“宁儿,那……丫鬟?”
“你要找就找,我现在也确实需要。”
总不能一直劳烦他这个大忙人,而且,她是要记得自己,却也没必要搞特立独行,丫鬟配就配了。
霍长安这才放心了。
*
西华城郡守与佛寺一直有勾结,不然也不会任由他作恶多年。
佛寺一出事,郡守听到信儿就带着一家子逃了,不过马上被盯着他的邵青抓了回来。
郡守当场被斩首,霍长安听了桑宁的话,对其家人没有赶尽杀绝,根据罪情该坐牢的坐牢,该放的放。
郡守府空了,桑宁和霍静雅就搬了进去养伤。
奇怪的是守城将袁穆,一点动静都没有。
炎猛亲自盯着他,没发现什么异常。
难不成他还真弃暗投明?
反正不能掉以轻心,炎猛继续派人盯着。
接下来,就是处理佛寺的事。
明水寺,包括西华城另外的几个佛寺,名声彻底完了,当时明水寺差点被百姓烧毁,是士兵阻止了才没烧成。
那么好的房子,烧了多可惜。
愤怒的百姓只能把山谷里那些罪恶的房子给烧了。
还恨屋及乌,把其他佛寺也砸了。
既然西华城的百姓彻底不信佛了,那佛寺也就不需要留,僧侣被要求全部还俗,收回土地。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佛寺名下的良田,竟然占了西华城的五分之一!整整五百亩地!
这其中,朝廷分的只有一百亩,剩下的四百亩,全是侵吞别人的。
吞了这么多土地,为迷惑百姓,每年把最糙的粮食熬成稀粥分几天,竟然就让百姓感恩戴德,真是,愚昧。
既然愚昧,就从明智开始。
空了的明水寺就改成了私塾。
霍长安请了三个教书先生,公费教孩童读书,态度端正,成绩好的还会发纸墨笔砚。
第一堂课教的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远之。
安排完了佛寺,就是那五百亩土地的分属问题。
这些地,要全部分到百姓手里。
要说了解,还得是当地官员了解百姓的情况,可有郡守在前,当地县令又怎么是个好的。
但现在无人可用,霍长安也不能全撸掉,他犯了愁。
这地,该怎么分呢?
“当年,我要是听宋县丞的话就好了。”一个百姓愁眉苦脸的和同伴走在街上。
“就是没接回那个孽障,家里的名声也毁了。要是当年听宋县丞的话,没送她去选什么破神侍,今日也不会被人戳脊梁骨。
丢人啊!”
“是啊!宋县丞才是真正为咱们着想的好官,可惜……哎!”
可惜什么,那人没说,但想来结果不好。
霍长安招手让人去查。
很快他们回来禀告打听到的事。
“宋兆伦是本地人,乾元一四年进士,据百姓讲,西华城县令本该是他坐,但是现在的县令给郡守递了银子,所以宋兆伦做了县丞。”
“五年前,明水寺第一次举行神女大选,他曾极力反对,但人微言轻,无人理会。
之后他挨家挨户奉劝百姓,也有人相信他,听劝。
但是过了几日,他就出了意外。
说是夜里喝酒失足落进了河里,差点淹死,幸好被一个夜里蹲大鱼的渔夫捞了起来。
可因为在河里碰伤了头,人傻了!自然也做不了县丞了。
他家就一个五十岁的老娘,母子俩相依为命。
百姓说,傻的透透的,有时候被他娘一打,就跑走几天不见人影。
这么些年,西水城的人都快把他忘干净了。
这明水寺一倒,倒是又想起人家来了。”
第379章
大长腿走路带风
这样听着,宋兆伦确实没有与恶人同流合污,那意外恐怕也是遭人所害。
这样正义的官员,不该沦落到如此下场。
霍长安打听了宋兆伦居住的村落,让人买了些吃的,就过去了。
他住的村子,位于山脚,只有四五十户,很是贫穷,以所靠的山命名,叫翠屏村。
村里有田地的不多,基本就是靠山吃饭。
霍长安穿了一身便服,骑着马到了村口,之后下马步行进村。
村里碰到人,他就打听宋家的位置,顺便聊几句。
村民对他很警惕,不怎么谈论宋兆伦,都说一个傻子而已,都混到吃猪食了,还来找他干什么。
直到碰到一个走路都费劲的老妪。
霍长安说自己是来请宋兆伦回县衙做事的。
“做不了喽!”
从老婆婆嘴里,他又知道很多事。
宋兆伦当年能考上进士可不容易,从小家穷,他是跟着一个老秀才学的学问,一连十几年,给老秀才家砍柴挑水。
后面他考中了秀才,有员外爷看中他,让他做上门女婿,他不干,宁愿在镇上酒楼做账房,给人写书信,抄书赚钱继续买书读。
去京城赶考的时候,全村人都给凑了吃的,穿的和银子。
好在他考上了,还做了官。
他没忘乡邻,有了俸禄就给村里添了打猎的新弓弩,救济困难的村民。
还抽时间教村里的孩子识字。
出意外变成傻子以后,村里人也没有嫌弃,像以前一样,东家给点稀粥,西家给点菜,就这么过来了。
老婆婆对他评价很高,说起来就没完。
特别是现在明水寺垮了,她高兴极了,说那是早晚的事儿。
翠屏村虽然穷,但是没有一家去参加过什么神女神侍的选拔。
因为他们信任宋兆伦,知道那里面一定有猫腻。
“小伙子,我老婆子会看些面相,你长相正派,不是个坏人,要不然我不跟你多说,你要去看兆伦就去看。
看完就走吧。
官场太黑了,兆伦是个好孩子,当年没死已经烧了高香。
现在傻了也没事,我们翠屏村的村民愿意养着他,外头是选神女还是选神汉,是换郡守还是换皇帝,和我们没关系,随他们折腾去吧!
反正俺们也没田,不用交田赋,有人来征兵,就让娃娃们往山上跑,剩下我们这些老东西,要杀便杀!”
霍长安听得心里发酸。
“多谢婆婆。”
他从包袱里拿出几个大白面馒头,给了老婆婆,照着她指的方向走去。
“白面馍啊?这是好东西。比带糕点来的那些伪君子强。”
老婆婆眯眼看了半天霍长安的背影,又咂咂没牙的嘴,说了一句:“长的真俊,正派,正派。”
这辈子头一回见到这么俊的小伙子,真不容易。
不走了!
一会儿他回来再跟他聊聊话。
老婆婆一屁股坐到了大树底下。
……
霍长安进了那个两间茅屋的篱笆院儿。
宋兆伦和寡母相依为命。
宋母不到五十,头发花白,此刻,她弯着腰,正在院儿里修补鸡栏。
茅屋门口,坐着一个二十多的青年,长相周正,头发梳的整洁,穿的虽然破却也干净,要是不看浑浊的眼神,根本看不出他是个傻子。
小院不大,收拾的很整洁,可见宋母是个勤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