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朱元璋朱标朱允炆 本章:第1277章

    正因他不是正统科班出身的文官,才知这些科举上来的官老爷们是多么顽固.....在这些官老爷心中,中原之外的一切他们都嗤之以鼻,看都不看.....

    “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走遍了西域...”

    张振宗也不觉的端起酒杯,沉声道,“有时候去一些地方...还要化作商人...呵呵....见过许多被焚毁的古寺,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僧侣被屠杀的传说....”

    “你们没听说过,孤听说过...”

    忽然,皇太子朱文奎开口道。

    “方才张部堂口中的于阗古国...在宋时....和我中国以舅甥相称,其国主汉名李圣天,推行汉法,用中国礼仪......还曾派遣使者,进贡了一只大象....”

    张振宗顿感意外,赶紧道,“殿下博览群书.....”

    “不是孤博览群书,而是孤这些年专门留心过西域的历史...”朱文奎喝口酒,笑道,“咱们延续了几千人,人家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总要多了解了解嘛....”

    “殿下英明...臣等不及!”诸文臣赶紧俯首称赞。

    “那....那塞尔柱国又是什么国?”

    何文渊又问道,“他如何能做的了西域什么喀喇汗国的宗主国?喀喇汗国又是怎么来的?”说着,脸上浮现出几分怒气来,“自古以来,我中国乃天下中央之主....”

    “喀喇汗国最早可见于唐史....”

    张振宗实不知怎么解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道,“其国都之一怛罗斯被另一帝国攻占,导致王室出逃.....”

    皇太孙一哥儿突然少见的有些兴奋,“可是唐军与波斯人大战的怛罗斯....?”

    “正是此处....”

    不等张振宗说完,却见一哥儿脸上的欢喜骤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果决,“盛唐之殇,痛彻千年......昔日我中国将士死战之地,如今竟非我国属...”

    “呃....”

    顿时,张振宗有些哑然。

    杨士奇轻摇折扇,“张部堂,您越说我等越糊涂了...您说的都是千百年前的事了,跟现在我大明设不设置都护府有关系吗?”

    “有...凡事都有起源...”

    张振宗沉声道,“而这些,就是西域之所以棘手的根本源头!”

    说着,也不管他们懂不懂,继续道,“我刚才所说的喀喇汗国于阗佛国高昌国等相互厮杀.....其根本就在于....他们笃信之教不同!于阗高昌笃信佛教,而喀喇汗国所信的乃是灰教....”

    “其中喀喇汗国与高昌回鹘同根同种,但为了所笃信之不同,依旧视彼此为仇敌....誓要将对方斩草除根....”

    “后耶律西辽建国,灭了喀喇汗国才使得这一因教之战,暂时平息!”

    “张部堂!”

    忽然,一哥儿又开口道,“且稍等,孤有一事不知想的对不对.....按您所说,喀喇汗国之所以认一个叫塞尔柱国的宗主国,大概是这两个国,信的都是灰教....他的宗主国支持喀喇汗国在西域传教,且帮着他打仗,对不对?”

    “那塞尔柱国不是波斯人就是大食人喽?”

    “确是如此...”

    张振宗大喜道,“殿下之聪慧...史书罕见...”

    “哈哈哈哈!”

    朱文奎大笑,“莫要太夸了他了,哈哈哈!”

    一哥儿又道,“这么说,其实您刚才说的这些,和今天的西域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

    “你别急!”朱文奎开口,“让张部堂继续说下去!”

    ~~

    张振宗组织下心中的措辞,继续道,“西辽之后蒙古崛起,这些西域各国,乃至他们的宗主国,都被蒙古所灭....”

    “西域为察合台汗国....另还有伊儿汗国和金帐汗国....其国遵循元太祖的法令,不强行推广任何宗教...”

    闻言,殿内群臣皆是皱眉。

    “而后前元末至正年间,东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信奉了灰教,且强行要求其他蒙古王公一并入教...”

    “库车等地的古寺,就是被其派人所焚毁....”

    “后来其子黑地儿火者继位,攻占吐鲁番.....同样焚毁寺院,屠杀僧侣.....再后来的马哈麻.....更是残忍....如不笃信灰教,便将马蹄钉....钉入脑骨....”

    说到这,众人都是紧紧皱眉。

    因为张振宗口中所说的,正是最近几十年发生的事。

    “太祖高皇帝时,东察合台汗国一向恭顺.....”

    一哥儿沉吟道,“但所谓的恭顺,也是为了避免三面竖敌....其国连年与帖木儿帝国,卫拉特蒙古人交战....”

    “永昌十八年,我大明大军从哈密....出发,帮助吐鲁番王复国.....”

    一哥儿又道,“察合台汗国跟帖木儿国还有卫拉特蒙古人的关系又变了.....暗通款曲...伺机对抗天朝....哼,想那帖木儿国一开始还假惺惺来我朝..朝贡!这些年商路打通,还有我朝和察合台打了几次大战之后,他帖木儿国一无边患,二有通商之利,三有察合台之求....”

    朱文奎轻笑,

    “吾儿,切记....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至于张部堂所说,不能入汉唐时一般设置都护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

    一哥儿继续道,“当初汉唐对付的不过是波斯人大食人....而现在大明的对手,是联合起来...笃信灰教之国,对吗?”

    张振宗无奈叹息,“还有.....汉唐时的西域,孺慕中原。而现在的西域.....和中原,不同文不同语不同礼.....”

    说着,顿了顿,“臣听闻,如今的察合台歪思汗......暗中筹划,要.....”说着,抬头,“要迁都亦力把里...”

    “做的他千秋大梦!”

    突然,殿中群臣破口大骂,“亦力把里如今乃我朝为了保护商路驻兵之地,岂能给他?”

    “竖子敢尔!欺我大明刀不利呼?”

    众人怒喝之中,杨士奇对朱文奎道,“殿下....还是我老祖宗们厉害,我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就没这么多麻烦......”

    他话还没说完,就见朱文奎目光低垂,摆手制止,对着张振宗说道,“那照你这么说,他不是想迁都,他是想....试试?”

    第48章

    试试(2)皇太子朱文奎的话,让殿中鸦雀无声。

    “他是想...”朱文奎又冷笑道,“跟我们大明试试?”

    “在臣看来....早晚必有祸患!”

    张振宗正色道,“大明从永昌十八年收复吐鲁番,开辟商路....跟察合台汗国打了许多次....”

    “双方其实各有胜负,如今我大明虽驻军亦力把里,吐鲁番,还设置了许多卫所,可察合台汗国依旧不可小觑....”

    “且现在还有同样笃信灰教如帖木儿国的帮助.......自然不肯放弃西域之地...”

    “这么说这仗还有的打!”

    朱文奎又端起酒杯,皱眉道,“不单有的打,而且打仗还在后头.....甚至恐怕还要做好打个十几二十年的准备.....?”

    张振宗低头,“没有我大明,他们彼此争斗。但有了我大明,他们就....”说着,苦笑,“全冲着我大明来了!”

    朱文奎沉默片刻,再次开口,“如此说来,西域的军政改革.....现在还无法推行?”

    “甘肃巡抚的奏折臣看了许多次...”

    张振宗正色道,“其核心阐述的是,给甘肃一些便利,让地方富足....臣也不知谁跟殿下说的,怎么就变成要收回军管了呢?”

    说着,他扫了一眼朱文奎身侧的文臣们。

    “西域跟交趾真腊暹罗等地不同....大大不同!”

    “不是我们想管就能管的...且不说察合台国,就是当地的牧人,胡人,人家现在认我们吗?”

    “臣再说句不好听的....收回军管,一旦乱起.....”

    “没有军管,光靠文官的话....怕是...”

    “怕是什么?”

    何文渊不悦道,“张部堂太危言耸听了吧?”

    “危言耸听?”

    张振宗冷笑,“一旦西域乱起,不但国朝在西域二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怕是战火....能直指嘉峪关...威胁西北!”

    说着,又冷笑道,“一旦我大明没了西域....西北既要面对察合台国的反扑,还要抵挡卫拉特蒙古.......西北几省如何能安?”

    “如此,国朝二十年的努力.....数亿军费,十万将士的热血......岂不是都辜负了吗?”

    “张部堂.....您言重了,话不能这么说!”

    刚有文臣要开口,张振宗身边的陈镒已是按耐不住盎然起身,“那怎么说?若被张部堂说中了,你们谁来承担责任?”

    瞬间,殿内鸦雀无声。

    “国家之事,不在无患乃在有备...”

    陈镒又道,“我等文臣,本不知兵事....就更不能信口雌黄!蒙蔽太子...”

    群臣脸色难看,朱文奎坐着一言不发,表情郁郁寡欢。

    一哥儿见状,在桌子下面轻轻捏了下父亲的手背,然后展颜一笑。

    “下官即将巡抚宁夏....”

    陈镒对张振宗道,“这几日关于西域有很多事要找部堂讨教!”

    “好说好说,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文奎忽然抬头,“那西域到底该怎么办?”

    “稳扎稳打,逐步向前....”

    张振宗正色道,“臣方才说了,察合台汗为了推行灰教,所作所为倒行逆施令人发指....西域乃各族人之西域...是人,就都想过安稳日子!”

    “在我大明未进入西域之前,各族各国连年厮杀...我大明进了西域之后,别的地方不说,吐鲁番哈密等地的民生.....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殿下,此番基业,非一日之功!陛下也曾说过,此乃大明百年大计也!”

    “百年大计!”

    皇太孙一哥儿若有所思。

    而皇太子朱文奎则是长长叹了口气,“是孤,有些心急了....”

    说着摆手制止身边想说话的大臣们,继续道,“西域的事,如此麻烦...棘手....”

    忽然,群臣之中有文臣们彼此对视。

    “最好是再棘手一些,放弃西域...”

    有人心中暗道,“如此烫手山芋,乃我大明帝国之患....”

    “孤以为....错了!”

    朱文奎开口,“收复西域近二十年,一直以来,都做错了...”

    张振宗愕然抬头。

    杨士奇身后有臣子大喜。

    “满朝文武...”

    朱文奎站起身,怒道,“竟只有张爱卿一人了解西域.....若哪一天他不在了,西域怎么办?就凭咱们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岂不是...断送了西域了吗?”

    蓦地,殿中再次鸦雀无声。

    “孤明日去找老爷子...”

    朱文奎又道,“张爱卿身上有个西域参赞大臣的官职吧?你一个人不够....孤建议设西域参赞院....”

    “殿下所言极是!”

    杨士奇开口道,“今日听张部堂一言,臣等醍醐灌顶...想来以前对西域,真是...有几分想当然耳了!”

    说着,叹气,“差点误国误民!殿下想设西域参赞院...其实臣倒是以为,有现成的衙门可以用!”

    “哦?”朱文奎奇道,“现成的?”

    “理藩院呀!”

    杨士奇笑道,“曹国公以前管的理藩院....负责海外诸藩还有乌斯藏西域等事...这次西域各国的使者和火者僧侣也都是理藩院接待....上下官员都善于和番邦外国打交道.....”

    “西域之事,可请张部堂从理藩院选派官员....如此不出三五年,中枢对西域就了如指掌了!”

    说着,顿了顿,“只是现在理藩院尚书一职,因曹国公请辞而空悬....”

    说到此处,他又道,“臣...冒昧推举...张部堂!”

    朱文奎沉吟片刻,“好,孤也正有此意....”

    说着,对张振宗举杯,“爱卿,能者多劳....”

    “臣不敢...”

    张振宗起身举杯,瞥了一眼杨士奇,心中暗道,“你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呀....”

    第49章

    老谋深算(1)“杨阁老这一手,是直接让下官进退两难....”

    月色如钩,花园边的凉亭之中,两把摇椅平行而放。

    张振宗在左,双手枕头,眺望夜空。

    朱高炽在右,手中团扇轻拍肚皮,带起几分凉风。

    “他知道下官是干上来的,不是熬出来的.....”

    朱高炽插嘴,“贶生此言差矣,谁都是干上来的....熬?大明朝想要靠熬升官,难...”

    “呵,您说的是!”

    张振宗也笑了起来,“不过,下官毕竟这些年多是奔波在外....”说着,叹口气,“虽也位列六部堂官儿了,可是.....”

    “你能上来,是因为简在帝心,有皇上的刻意扶持,但也是因为你实干....”

    朱高炽再次插嘴,“相对于官场上一些道道,相比于其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官场中爬上来的人,你还是..嫩了那么一点!你想说的,是这个不?”

    “知我者,王爷您!”

    张振宗换了个姿势,顺手拿起一片瓜,“我管理藩院?也是免不了要到处奔波亲力亲为...那么院中平日的政务,必须要有个副手。”

    “你还说你嫩?”

    朱高炽手中的团扇啪的一下,拍死一只从纱窗中溜过来的蚊子,笑道,“你这不是挺懂的吗?”

    他俩都明白,杨士奇举荐张振宗为理藩院尚书,其实是一招很完美的临场应对,更是老奸巨猾的以退为进。

    杨士奇现在可以举荐张振宗,也可以举荐一个,在张振宗继续在西域各地奔走之时,代替尚书处理政务管理本部的副手....或者几个副手。

    渐渐的,这些副手就能架空张振宗。

    杨士奇这么做图什么?

    权!

    如今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域和各藩国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也意味着巨大的功绩。

    谁不想趁着国力强盛的时候青史留名?

    吏部天官听着挺厉害,可既没有钱,也没有兵,在南书房的话语权也不大。

    可要是能管到大明的海外诸藩和西域,就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甚至连海外诸王,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本来上有辛彦德,中有铁铉,下有李景隆,他们那一伙人压根就没机会。可是甘肃巡抚于谦的西北改革折,给了他们这个契机。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祖父是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我祖父是朱元璋第127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祖父是朱元璋第1277章并对我祖父是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