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媳妇要是不想再生,就别勉强她。
能给我们明家一下生俩,她做得已经够了。
女人一辈子,光活着就很难了,咱们明家人,别为难她。
老伴,我要是走到你前面,你可别胡来,要好好陪着我的重孙孙,重孙女长大,不许别人欺负他们。
还有诗远,给她说,别那么要强。女人,时不时的靠一下男人的肩膀,不丢脸。
别弄得自己跟个寡妇似的。
哎,华韵华月这两个丫头,不知啥时候愿意嫁,要是实在不想嫁,那就别嫁。
我也想通了,没男人和有男人活得一样自在的话,嫁不嫁的,也没那么要紧。”
听了冯小愉的话,明梁心里直打鼓,他替她压好被角,哄着她:
“你又胡思乱想,竟说些为时过早的话。
你身体这么好,心又这么善,老天爷不会把你收到我前面的。
你是今天累着了,又高兴过头,过犹不及了。
听话,闭眼,好好睡一觉,明天一醒,你会把这些话都忘掉的。”
冯小愉顺从点头,翻身躺平,听话地闭上眼,嘴角挂着一抹了无牵挂的笑,“好,听你的,睡觉。老伴,。”
没过多久,她就睡着了。
睡前,明梁不放心,还仔细听了她的呼吸声。
平稳娴静。
凌晨五点,他似乎隐隐约约听到冯小愉的声音:
“明梁,我先走一步。
我走后,别让大家哭,我们这个年龄走,都是喜事,在我老家,要办喜丧的。”
他猛烈惊醒,扑到冯小愉身边。
她已经没了呼吸,但身体还是热的。
她就那样平躺着,和睡前姿势一模一样。
安详平和。
顿时,明宅哀声一片。
昨天刚过完两个孩子的百日宴,明诗远一家还没回银城,跟着冯小愉长大的华月也在。
就连从远路赶来的明许两家其他亲朋好友,都还没来得及返城。
大家怎么也没想到,昨天在小红楼里,看起来精神矍铄的老太太,一夜间会与众人阴阳两隔。
同时又惊叹老太太的福气。
有多少人能像她这样,寿终正寝。
这可是几世修来的福啊。
许诚接到电话,半个小时内和李子娟、许知安到明宅慰问。
许知安在殡仪馆工作,知道葬礼流程,看到明家人只顾伤心,还没想起给冯小愉换寿衣,便主动张罗起来。
他对周兰说:“阿姨,奶奶刚走不久,身体还软和,赶紧先给她换寿衣,等时间一长,就不好换了,她会受罪的。”
明梁听到他的话,一下想起冯小愉昨晚给他说的话。
她说了,要给她办米城葬礼。
可是,米城葬礼怎么办,他也不知道。
连他都不知道,明家其他人更不知道。
第191章
主事
明锐含泪瞧着家中长辈。
明怀远、明诗远完全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
明梁年事已高,失去朝夕相处六十年的老伴,此时已无力主持大局。
尽管明锐的悲伤不比他们少,但他知道,此种情况下,他得站出来扛下这事,容不得他放任渲泄自己的情绪。
强忍住内心的悲痛,他迅速冷静下来,着手处理目前事务。
明梁刚才说要给冯小愉按米城习俗办葬礼,他对此一无所知,眼前一抹黑。
不管按哪的习俗,都得先给去世的老人穿寿衣。
当务之急,得快点给冯小愉穿寿衣。
只是老人去的突然,得现买寿衣。
想到冯小愉生前是多么体面爱好的人,却在去世后,连件为她量身定做的寿衣都没准备。
现在,只能给自己敬爱的奶奶匆忙选一件,或许还找不到合身的。
这种救急的白事,不是说有钱就能事事如意。
还有她的遗像和棺材,都得临时准备。
着实仓促,一点也不体面。
明锐深感自责。
没办法,目前只能这样。
得赶紧行动准备寿衣,再迟老人身体就僵了。
这事得许知安去办,他在行,靠得住。
明家这边的人办事能力自不必说,只是不懂白事的路路道道,干不好。
正当他在人群中寻找许知安时,许知宜和许知安一前一后从外面疾步向屋里走来。
许知宜在前,抱着一个老式包袱;许知安在后,用黑布包裹着一个长方形的物件。
许知宜走到明锐身边,打开包袱,里面是一套淡紫色绸缎寿衣,做工很精细。
淡紫色是冯小愉最喜欢的颜色。
许知宜伸手握一下明锐的手,鼻头红红的,带着抑制不住的哭腔:
“老公,别急,奶奶的寿衣、遗像早就备好的,奶奶以前拿出来给我看过,我知道在哪放着。
棺木应该也有准备,爷爷,爸妈都应该知道,等他们情绪稳定下来再问。
现在赶紧让爸妈,还有姑姑给奶奶穿寿衣。”
明锐瞧着许知宜,眼泪簌簌而下,心中自责更甚。
原来这些老人早就准备好了,连做为孙媳妇的许知宜都知道,他竟然一无所知。
忙,他一天都在忙什么?!
许知宜见状,赶紧给他擦眼泪,“明锐,别自责,你不知道这些很正常,我爷爷奶奶的这些东西,我也一点不知道。
我也是怀孕时,和奶奶待得时间长了,偶尔才知道这些事的。
寿衣本来是儿女给老人准备的,爸妈,还有姑姑健在,这些事轮不到你,这不是你的份内之事,抢不得。”
站在旁边的许知安笃定地说:
“姐夫,我姐说的没错,这是习俗,也是人之常情和伦理,怨不得你。
快给奶奶穿寿衣吧,这里面的讲究我知道,你们边穿,我边给你们说。”
明锐不再纠结,接过寿衣,走到冯小愉床前,在许知安的指导下,辅助明怀远、明诗远、周兰一起给老人穿寿衣。
显然,寿衣是冯小愉生前按米城习俗做的,高寿老人传统的七件套,当然也有九件套,她嫌太奢侈,没有选。
七件套寿衣包括贴身的上衣和裤子、夹衣夹裤、棉衣棉裤,外加斗篷,同时还有相应的配件和配饰。
幸亏有许知安步步指导,不然那几人还真不知如何给一个去世的老人穿寿衣。
尤其那些配件和配饰,不知道其中讲究,随时会错。
寿衣很合身,冯小愉穿上特别体面。
穿上寿衣的冯小愉,面相更加安详平和,尤如安睡。
将老人暂时安置妥当,明家人悲从心中来,又痛哭起来。
许知宜跪在明锐旁边,注视着冯小愉安详的面貌,泪流满面。
许诚一看这架式,直接叫过许知安,说:“小安,米城的葬礼怎么办,你知道吗?”
许知安摇摇头,“爸,我没见过,也不知道,不过,老办丧事的阴阳应该知道,就算不知道,也能联系上米城的同行。
这事就交给我吧,我马上落实。
不过,爸,这事得提前征得姐夫家的人同意才行,我们冒然决定,就算是好心,可能也会办坏事。”
许诚点头,“我知道,你先等着,我去跟他们商量。”
说完,他去找明怀远。
明怀远是儿子,母亲的丧事得他掌舵,这事轮不到明锐做主。
说这事时,许诚没避开明家其他人。
明家人深谙官场和商场的事,要是按卫城习俗办葬礼,就算他们不懂,花钱请人就能办体面。
毕竟,大家都懂卫城习俗,请的人也不敢糊弄他们。
现在,按老人遗愿,要依米城习俗办葬礼,大家都不懂,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弄清,没个可靠打硬的人在前面操心,就算有钱,这事未必就能办周全体面。
葬礼和出生一样,错过就错过,不可逆,遗憾是终生的。
听到许诚的询问,明怀远和周兰没马上回话。
周兰想让娘家人操办此事。
她在人群中找到周峰和周紫骏,给他俩使个眼色,想让他俩自告奋勇。
周峰会意,正欲和周紫骏上前,自冯小愉去世后,鲜少说话的明诗远开口了:
“亲家,明家人对这些事一无所知,家母猝然西去,也无心无力亲自操办。
我们最信任的人就是亲家你了,从现在开始,我妈的葬礼麻烦亲家主事,全权安排。
需要的人员和财物任你调配,请务必帮我们把我妈的葬礼办得妥当体面,拜托。”
周兰一听,急忙插话:“不是,诗远,这事我们还没商量呢,我们先商……”
“交给亲家,亲家有小安帮衬,不会出错,就这么定了。”
明梁打断周兰的话,直接拍板。
明锐瞧眼明怀远,示意他赶紧表态,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明怀远顿一下,道:“亲家,那就麻烦你赶紧行动吧。”
周兰见状,再不好说什么。
周峰和周紫骏只得又退回原位。
不过,说实在的,这事真交给他们,他们心里也没底。
隔行如隔山,不是有心有钱就能应好急。
许诚没推辞,当即应下,开始安排起来。
很快,许知安通过卫城阴阳师联系到米城很有名的阴阳师,把办葬礼的阴阳师先定下来。
米城的六个,卫城的三个,主事阴阳师是米城的大师傅。
他已给他们六人定好机票,下午能到卫城。
在他们来之前,先由卫城的三个阴阳师把灵堂搭起来。
灵堂搭建方面,米城和卫城的纸货基本相同。
只是,有一个难题又摆在明家人面前,得他们自己选择,就算许诚和许知安也无法替他们决定。
第192章
淋生
就是灵堂搭在哪?
现在囿于场地,城市里的家庭在老人去世后,只能在殡仪馆举行葬礼,鲜少在家里举行。
明宅很大,没有场地之忧,只是在家里办,或许会影响周边邻居,要是有人投诉的话,到时会不好办。
这事,还只能明家人定。
“不用考虑了,灵堂就搭在家,我不想让我的老伴躺在陌生的殡仪馆里,万一,她想来找我,都找不到。”
说到这,明梁老泪纵横。
明锐一看他的状态,说:
“小安,就按爷爷说的办,邻居的事交给我,待会,我挨个拜访邻居,事先请求他们的谅解,我相信这种人之常情的事,大家能理解。”
灵堂的事一定,后面就好办了,一切按阳阴师的吩咐做就行。
白事和喜事不一样,讲究多,规矩多,不是谁都能跑好腿的,机灵又多少懂点行的人最好。
早上十点,在阴阳师的主持下,冯小愉的遗体入了冰棺。
葬礼先后要五天,遗体没冰棺不行。
许知安专门负责招待阴阳师和吹鼓手,这是极重要的活,要是没把这些人伺候好,是会出大事的。
按白事讲究,丧事顺不顺,全在这些人手里。
为做好这些工作,他把之前谅解过的那俩兄弟找来,又加一个小窝,专门听他吩咐,给他跑腿。
许诚这边的姊妹和晚辈,凡是能帮上忙的,在他一声招呼下,二话不说,都来帮忙。
就连许找财和张瑞花都派上了用场。
按米城习俗,得需要儿女双全的老人给逝者子孙破孝。
明家这边没有这样的老人,也都不会做这活,而许诚的父母最符合这要求。
正好,张瑞花会破孝,她就义不容辞接下了这活。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体会到家里儿女多的好处。
过这种大事,人少真不行。
灵堂是按最高规格搭的,非常繁琐,三个阴阳师马不停蹄做纸货,直到下午米城的六个阴阳师来,才将基础的纸货搭建起来。
之后人手一多,办事就快起来。
中午,许知宜带着礼物,陪着明锐一一拜访了邻居,请求他们谅解的同时,邀请他们五天内可以随时到明宅用餐。
冯小愉的葬礼不收取任何宾客礼金,五天内,在明宅开放设宴。
设宴之事许诚安排苏建国和许伟负责。
他俩已联系好最专业口碑最好的宴席团队入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