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耳朵的米 本章:拜访

    书房的钟在墙上静静地走,指针划过“八”与“九”的细缝时,陈蔚青还坐在窗边,望着阳光落在地毯边缘的影子出神。

    墨绿色的窗帘只拉了一半,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书桌上铺出一片温暖却不炽热的光。

    梁悯初正拿着一本带黑色封边的讲义册,讲到“判断之于主观结构”的时候,语气依旧温柔平稳,像江南的春水拂过芦苇,轻而不滑。

    “我们不能把判断仅仅理解为推理的结果,”他说,“有时候它更像一个选择,或者说……”蔚青回过神,把视线拉回来,笔尖点在纸面上,却没有真的写下什么。

    她记得他讲了“波义耳”,又讲了“康德式反思判断”,她都听见了,只是没记住。

    她盯着梁老师右手袖口的一颗纽扣,那是铁灰色的金属扣,边缘有一点磨损,她小时候就注意到了。

    他穿的还是那件旧呢子马甲,扣子永远扣得整整齐齐。

    他的发梢已经有了些灰白,嘴唇颜色很淡,但说起话来依旧有种轻盈的坚实。

    蔚青忽然想起沈时砚在聚会上说的那句话——“你那位老师……听上去很有意思。

    ”她有些恍惚地想着:是啊,很有意思。

    但那不是一件容易解释的“意思”。

    那是一种……太具体,又太抽象的东西。

    这个人总像悄悄在她耳边说——困在这里不是你的唯一选项。

    老师是第一个告诉她,那些“不该学”的东西,她也可以学的人。

    是第一个告诉她,这个世界比她所在的厅堂要大得多,而门是开着的。

    只有在这里,在他的课堂上,她才不像一只笼中鸟。

    她想起了前几天那场无比失败的相亲,那身洋装、那张纸条、那个差点吞下去的未来。

    她只是盯着他的嘴,看着那张安静的口型在空气中一圈圈晕开。

    那不是语言,更像另一种节奏,一种不属于这个房间、不属于任何家族规矩的节奏,在她眼前无声地流淌。

    她听见他的声音,但她没在听。

    她只是盯着他的嘴,看那张平静的口型缓缓吐字,仿佛那不是语言,而是另一个世界的节奏,在她眼前无声地流淌。

    她还没来得及更深入地想下去,书房的门被轻轻敲了两下,是伺候的女仆低声道:“小姐,前厅来了一位沈公子,夫人说要您下去。

    ”她抬眼,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站起来:“他说找谁?”女仆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说是前几天宴会身体抱恙的那个沈公子。

    还说要梁先生也一起过去。

    ”梁悯初合上讲义本,微笑着点了点头。

    二人跟着女仆一前一后地走下去,沈时砚已经坐在那张玳瑁木包着牛皮的沙发上。

    那是父亲特地从香港定制的舶来家具,扶手微曲,包着的牛皮的表面因岁月而泛出柔光,靠背雕着暗纹,像一个被驯服的兽骨骨架,安静而警觉地盘踞在西厢厅中央。

    沙发太深,坐进去会自然后倾。

    沈时砚却坐得极正,看上去甚至有些僵硬。

    而陈母唐敬微,穿一身月白细斜纹褙子,端坐在另一头。

    她的手指轻搭在茶盏上,眉眼里波澜不兴,一如她此刻望向沈家的目光——礼貌、平稳,隐隐有一种上位者的考量。

    她没有立刻开口,只等梁悯初与陈蔚青走近,才淡淡点头:“悯初来了。

    蔚青,来坐。

    ”蔚青坐下那一瞬,明显觉察出母亲下意识朝她瞥了一眼,像是确认她有没有特意打扮,又或者察言观色她对“沈家人”的态度如何。

    她低着头,坐在靠近母亲的一侧,坐下后她朝沈时砚礼貌地微笑了下,像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沈公子说,前几日宴会未能成行,今日特地来请个安。

    ”陈母声音温温的,像水滑过玉器。

    沈时砚点头:“多谢夫人关心,那日确实不便。

    刚从海外回来,像是有些水土不服,母亲便帮我推脱了。

    ”像是有些水土不服——陈蔚青想起他在女中教室里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

    “哦?”陈母笑了,“沈夫人近来可好?我听说她在上海开女学?”“是,”他低头笑了笑,“但她早就不教了,现在只种花写信。

    ”“有福气。

    ”陈母抿了口茶,目光却轻飘飘地掠向蔚青。

    “梁先生您好。

    ”沈时砚偏过头看向梁悯初,“这几天听表妹黎婉芝讲起您,说您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梁悯初和煦地笑着:“黎小姐谬赞了。

    ”“听表妹说您曾在英国求学。

    ”沈时砚身子微微前倾,显得有些急切,“您都学些什么呢?”梁悯初一笑,神色温文:“读的是数学,但主攻的却不是解题。

    ”沈时砚愣了一下。

    “研究方向是‘数理逻辑’。

    ”他顿了顿,仿佛怕说得太抽象,又解释道:“简单说,就是用数学语言说话、思考、推理。

    ”“更像哲学是吗?”蔚青忽然开口。

    “是也不是。

    ”梁悯初转头看她,目光温柔,又看向沈时砚,“我年轻的时候好奇心重,倒是什么都学了一点,现在是什么都不精。

    沈公子都研究些什么?”“就是……西洋那里有一种职业叫计算员。

    ”沈时砚说,讲到了自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语速越来愈快,“基本上是一群女孩子,工作就是在屋子里算术。

    ”“帐房先生?”母亲问,声音里还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账房小姐。

    ”沈时砚一笑,“但她们算的数非常大,比如做人口普查之类的。

    甚至十年都算不完。

    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算术的机器。

    ”“像算盘一样吗?”陈蔚青追问。

    沈时砚迟疑着,最后点了点头:“可以理解为,会自动算数的算盘。

    ”“计算的机器。

    ”梁悯初感叹道。

    蔚青跟着点了点头,突然感觉到母亲的目光从旁边劈过来,像是空气突然有些不通畅。

    尽是些无用之学,她感觉母亲在说。

    母亲皱起眉,转身吩咐女仆:“把你们的老爷陈仲云叫下来。

    沈家的客人,不能怠慢。

    ”蔚青听到了这个可以短暂逃开的机会,忙站起来,跟母亲说:“我去吧,父亲是在书房吗?”母亲挥了挥手,示意她坐下。

    不多时,陈父也被请了下来,一如往常地拖着拖鞋,身上罩着宽松的西式便衣,看着像是刚从书房移出来的人。

    他见到沈时砚,打量了一眼,语气倒也不失大方:“沈家的大公子,上次见你还是小娃娃呢。

    ”沈时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陈父又问道:“在西洋都学了些什么?会英文吗?你还是沈家的长子,以后未来还是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的——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

    ”他语气并不那么轻松,不像是在鼓励,倒是像是在下战书。

    “a

    it

    is

    that

    seldo

    kgs

    enjoy”沈时砚低下头,声音里浮起淡淡地悲伤,还有一点解脱的自由,“父亲早就放弃我了,他们准备把我弟弟送到上海去读书。

    ”“噢?”陈父眼神一变,“上海?”“上海。

    ”沈时砚重复了一遍,“时慧姐——啊就是我大姐,嫁到了上海的陆家,去那里有照应。

    父亲说南京这条路子最近难走,得换条路。

    ”“不留洋了?”陈父哈哈笑着,“想当年我还去学戏剧,莎士比亚、易卜生、王尔德什么的。

    可惜被家里人拉回来管家了。

    ”“不了。

    ”沈时砚笑了笑,有些苦涩,“他们说我脑子都学坏了,成天就是电子、机器、算术什么的。

    ”陈父拍了拍他的肩膀:“也罢,像我这样多好。

    每天就是夫人管家,我现在连家里账目都懒得翻。

    ”话音刚落,陈蔚青用余光悄悄瞄了一眼母亲,母亲微微抬起了下巴,嘴角勾起一点点笑容,像是满意,但眉头的褶皱却又深了几分。

    “姚老爷子当年在南京做的是?”陈母接过话头。

    “是盐务署。

    ”沈时砚答得不紧不慢,“后来去了交通部。

    ”她顿了顿,似乎慢慢咂味,又补了一句:“你母亲的手段不差。

    ”“她自己说是‘不喜欢浪费时间’。

    ”沈时砚嘴角轻轻一翘,眼里却没笑意。

    一时间,屋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梁悯初端起茶盏,小口喝了一口,像是对这些家族里的风波并不感兴趣,只淡淡道:“不管哪条路,终归还是要有人走。

    ”“那也得是能走得动的人。

    ”陈父笑了笑,“咱们这些人,说到底不过是被推着走的。

    ”他放下茶盏,椅子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行啦,时候也不早了,吃饭去吧。

    ”陈父站起身来,“今天难得有客,厨房做了只整鸡。

    ”“沈公子不嫌弃我们家清淡吧?”陈母也起身,话里听不出波澜。

    “怎么会。

    ”沈时砚起身,点头欠身,“夫人客气了。

    只是今日我大姐从上海回来,我还得回家与家人一聚。

    ”他顿了顿,似是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封皮整齐,字迹秀整。

    “这是……给陈小姐的。

    ”他说得郑重,语气却很平稳,“小事一桩,回去才写好,便顺道带来。

    ”蔚青一怔,脸唰地红了。

    梁悯初挑眉,笑意微微浮在唇角,似是有点意外,也有点意味不明。

    母亲眼中露出了一丝藏不住的满意:“哎呀,沈家的公子倒是细致。

    ”。

    父亲咳了一声,像是刚刚咽茶呛着,咳完后只笑笑:“我们这孩子……也没什么别的好处,就是安静些。

    ”“陈小姐见笑。

    ”沈时砚没解释,只把信递过去,又补了一句,“若有空,不妨一读。

    ”她手指刚触到那封信,像被烫了一下,脸更红了,连“谢谢”都说得含糊不清。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梁悯初忽然轻声念道,语调悠然,“看来这封信,可不能随便丢。

    ”蔚青猛地抬头,看了他一眼,急得几乎要说话,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梁老师——”她声音拔高了些,却又硬生生压下来,“你不要胡说。

    ”她意识到自己声音太快太响,像是把什么也一并戳破了,连忙低下头,把那封信揣进袖中。

    众人讪讪笑了两声,气氛被这小小的插曲点得微妙起来。

    沈时砚借势告辞:“那我便先行一步,不叨扰晚饭了。

    ”他礼数周到地与众人告别,走出正厅时,还回头朝蔚青略一点头。

    这天夜里,蔚青坐在书桌边,点着一盏小小的台灯,将那封信从袖中取出来,放在掌心,廊下灯影斜斜地落在窗前。

    她盯着封口上的“陈”字看了半晌,才缓缓拆开。

    信纸不长,工整而克制:陈小姐:若您对我那日在女中所说之事仍有兴趣,我近日在南州永丰纱厂那边托了朋友借了点地方,打算做些实验。

    若遇守门工人,可报“沈字仓”,即会放行。

    若您愿来,后日午后三点,不见不散。

    沈时砚敬启她盯着这几行字,先是呆住,随后整个人往椅背上一靠,脑中空了一拍。

    怎么有点像公文?她忽地冒起一丝怒意——这算什么?让她被老师调笑,差点就没对她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了,然后只为告诉她一个“见面地点”?她咬牙看了一眼信纸,又忍不住低头重新看了一遍。

    三遍之后,她的怒意却不知为何,缓缓转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


如果您喜欢,请把《灯火渐明》,方便以后阅读灯火渐明拜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灯火渐明拜访并对灯火渐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