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耳朵的米 本章:机器之心

    永丰纱厂位于南州城东,远离热闹街市,厂区围墙高高竖起,一道铁轨贴着外墙延伸,偶尔有运煤的车轰隆而过。

    天刚过午,阳光炙热,石板地面已烫得发烫。

    陈蔚青站在永丰纱厂西门前,犹豫了一下,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封被她折得整整齐齐的信。

    她又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穿的碎花雪纺上衣和半身裙——说是便服,可在这里还是显得太花哨。

    守门人是个四五十岁的男人,皮肤黝黑,正在树荫下剥花生。

    他见她过来,半眯着眼问:“小姐,哪家的?”“我找……沈字仓。

    ”她顿了顿,“沈公子让我来的。

    ”那人狐疑地看了她一眼,又望向她手中那封信,嘴里嘟囔了一句什么“果然是个大小姐”,这才站起身来,把花生袋往旁边一撂:“跟我来。

    ”她跟着他沿着侧道拐进厂区,耳边逐渐响起纱机“哐哐”作响的声音,还有女工叫喊的声音,夹着布料拖拽的摩擦,节奏密集得几乎让她喘不过气来。

    空气里是浓重的棉屑味与机油味。

    她用手掩住鼻子,看见一个穿蓝布衣服的女孩从厂房里出来,年纪比她还小,头发贴在额前,背上的汗渍浸湿了一整块。

    女孩抬头看她时,眼神里没什么惊讶,只有一种淡漠和疲惫。

    她忽然觉得有些局促,裙摆太长了,鞋子太新了,阳光太亮了,连自己影子都不属于这里。

    绕过主厂房时,守门人指了指角落一座矮旧的小楼:“那边锅炉房,沈字仓就在那,自己进去吧。

    ”“谢谢。

    ”她低声说。

    她站在那栋矮楼前,犹豫了一秒才推门进去。

    门刚一开,室内扑出一阵闷热的铁锈味和焊锡味,光线比外头暗不少,像走进了一片沉默的水汽。

    一个人影正蹲在地上整理什么,背对着她。

    他听到开门声,没回头,只随口问了一句:“大小姐你找谁?”蔚青站在门口一时没反应过来。

    那人终于回头,一双眼睛直直看着她。

    那人看上去二十岁出头,眼睛黑黑的,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眼睛又深深地陷在眼眶里,又给眉眼之间添了一层深邃。

    阳光透过门缝打在他额角,显出一道浅浅的伤痕。

    “你是……”他看清了她的脸,忽然站起来,拍了拍手掌,“你是……陈小姐?”她点点头,还没开口,就突然意识到自己站在油渍斑斑的地面上,穿着裙子像是误入了什么神秘领域。

    “我来找沈时砚。

    ”她尽量用平稳的语气说。

    “他一会才来。

    ”那人说,“我是这儿的修理工,罗炽南。

    ”“你好。

    ”她点了点头。

    他像是要说点什么,又没说,只是拉了张椅子放在一边:“你先坐吧,这里热,不习惯就站窗边。

    ”她走进去,轻轻坐下,背挺得笔直,眼睛却扫过室内。

    这里和她想象的不一样。

    没有想象中的书桌、绘图纸和电报机,只有一排旧木箱、一台拆了一半的缝纫机和几块放着铁丝的木板。

    “你在这里工作?”她忽然问。

    “我十几岁那会在这边厂子里跑腿,有时候也在这块歇脚。

    ”罗炽南说,“这以前是锅炉间,后来废了。

    ”“十几岁那会……”她有些发怔。

    “你是哪家小姐?”他忽然问,“这地方不是你们这些人会来的。

    ”“陈……”她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从前从来没有人问过她这个问题,就像她母亲常说的——“只要你一站在那,别人就必须知道你是谁”,她思考了一秒,回答道,“家里是洋行的。

    ”他“哼”了一声:“沈公子就是有办法。

    ”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两人一齐望向门口——“我来晚了吗?”沈时砚喘着气走进来,脸上挂着汗珠,却还是一派书生模样。

    蔚青站起来,冲他点点头,又不动声色地扫了罗炽南一眼。

    “你们见过了?”沈时砚放下手里的包,“那太好了。

    ”“是你朋友?”蔚青问。

    “也算。

    ”他笑笑,“我一个在南州还能信得过的熟人。

    ”罗炽南从鼻子里挤出一声冷哼:“所以说沈大少爷,你要做什么?”沈时砚把包放在桌上,掏出几张图纸和铅笔,简单铺开。

    “我说的,是这么一个东西,”他一边说,一边把几张纸摊开,纸上是些歪歪扭扭的框线和箭头,“它不复杂,用的是一套固定的问题结构。

    只要有问题——它就能输出一个判断。

    ”“判断?”罗炽南挑了挑眉,“那跟厂子里打的考勤钟有啥两样?人来了,钟就响一下,人走了,又响一下。

    那也算判断?”“不一样。

    ”沈时砚笑了笑,像是在等这个问题。

    “它不是测你来没来——它是回答:你要不要这样做。

    ”他顿了顿,看向蔚青:“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问题系统,比如十道题。

    每道题只有两个选项——是或否。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这些选择会产生组合,组合会影响结果。

    ”“没懂。

    ”罗炽南说。

    “比如说,”沈时砚忍着笑意,捡起一块木板在灰地上画了个简图,假如我是那台机器,有人来问我,‘你觉得这件事我该不该去做呢?’,于是我反问他:“、会背诗、会钻研些‘女孩家不该学的东西’,可他们从来不觉得这算什么。

    不是正经事,不是将来能派上用场的东西。

    ”“可我喜欢这些。

    我想试一次,哪怕只是打下手、干点杂活也好。

    我想在我喜欢的事情上,真正留下点东西,给他们看。

    ”她停了停,语气里有一种静静燃烧的任性与坚定:“我不想再当个无足轻重的洋娃娃了。

    ”锅炉房里一时安静下来。

    沈时砚望着她,神色一瞬间有些复杂。

    他没料到她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太直接,也太认真了。

    她的眼睛像一团急着寻找出口的火,带着某种执拗得近乎危险的热情。

    他忽然有点预感:她会走得比他们想象中还远。

    可这一刻,他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怎么样?”他只好笑着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激动,“我会负责主要的逻辑判断系统和结果输出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你们谁来设计问题结构和答案?”他故作轻松地转向她:“欢迎加入。

    ”罗炽南眯着眼摆了摆手:“我没有想留下的思想。

    ”“我也……”陈蔚青突然想到了什么,吞下她后面的话,改口道,“如果,不是我的,而是别人的,行不行?如果我用这个留下了别人的思想……如果以后,那个人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想知道会怎么想,会怎么说,是不是就可以……知道了?”沈时砚一愣,随即轻声回答:“行啊。

    如果你能为那个人设定一整套问题,那机器就能用她的思路来回答问题。

    ”“就像他在场。

    ”他顿了顿,“当然,前提是你真的理解他。

    ”“这才是难的。

    ”她低头笑了笑,像是对自己说的。

    “那我来试试。

    ”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慎重,“我来试着设计这一组问题吧。

    ”“真的?”沈时砚眼睛一亮。

    “嗯。

    ”“那你想以谁为模型?”她沉默了一下,说:“我母亲。

    ”一时间屋里安静下来,连窗外纱厂传来的轰鸣都显得遥远。

    沈时砚点头,没多问。

    罗炽南站起身,手插在口袋里,打破了宁静:“原来你们想的是这些。

    ”“什么?”“你拿它去逃命——你又拿它去找妈妈——那我呢?我干嘛帮你们?”他站起身,走到窗边,一边往外看一边说,像是在看工厂里忙忙碌碌的人,“我呢,沈少爷,我帮你忙,你成了学校里的大师以后,我要你们沈家手下的一个厂——不是说要你们送给我,你们得给我一个工头的位置。

    ”“有点功利了吧?”陈蔚青不满地说,“你就是为了这个?你就算技术很厉害,管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怎么能说给就给。

    “气氛有一瞬间凝注。

    罗炽南没有回头,声音却冷下来:“是啊,我就为了这个。

    怎么,不高尚,不够理想,不够‘值得留在纸带上’?”“你要的只是位置,还是不合理的位置。

    ”蔚青不甘示弱,“难怪你说你没有想留下的思想,这种东西怎么会有人想留下来,也没人想看。

    ”“可我至少知道它能干嘛。

    ”他转过身,语气里隐隐有火,“这东西最后还不是一堆螺丝钉、一些纸条、还有电。

    和厂子里打的考勤钟有什么两样,你怎么不去和做考勤钟的人讲你的思想你的大道理!”沈时砚忍不住插话:“你别这样说。

    ”“我说错了吗?”他盯着蔚青。

    蔚青一震,脸色泛白,但没有吭声。

    他又看向沈时砚,“我从头到尾都没骗你。

    我干活,是想拿点东西换点回报。

    你们沈家有的,我没有。

    ”屋里一阵沉默。

    几秒后,他甩了一句:“我出去抽根烟。

    ”他转身离开了锅炉房,背影沉沉,像是和工厂那道旧墙影子融在了一块。

    沈时砚望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他说得也没错。

    ”蔚青坐回椅子上,低声问:“你会给吗?”“工头的位置?”“嗯。

    ”“会。

    ”他顿了顿,“如果机器真做出来,我会给他。

    ”“你还真是会做生意。

    ”她轻声说。

    沈时砚没反驳,只是向她抱歉地笑了笑,随即追了出去。

    陈蔚青独自坐在那个命运的锅炉房里,此刻安静得几乎凝固。

    那时她还未曾想到,将来这里会响起机器的轰鸣、电流的跳动、三人争执的语调,和一句句彼此鼓励的回音。

    她只听到窗外的风吹过纱厂铁棚,发出微微的哐当声——像是一架沉睡的机器,在黑暗中缓缓苏醒。

    很多年后,有学生问她:“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穿越沼泽时被闪电击中,死去;而同时,另一道闪电击中附近沼泽,碰巧以完全相同的分子结构,重组出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复制人。

    这个复制人拥有相同的记忆、语言、情感,甚至继续去找他的朋友,没有人发现他‘不是真正的他’。

    那么——那个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吗?”她沉默片刻,没有给出答案——她也不觉得自己真的能给出一个答案。

    她只是想起了那个下午,那个她决定要复制、保存母亲思想的下午。


如果您喜欢,请把《灯火渐明》,方便以后阅读灯火渐明机器之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灯火渐明机器之心并对灯火渐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