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元夕施元 本章:第122章

    筛选后送到她这边的东西,尹骸还会亲自查验一遍。

    他们行事上较为小心,可宫里到底人多手杂,魏太后想要下手,多的是方法。

    周瑛抬眸,看了陶云一眼。

    陶云顿时明白了过来,将这些花草都搬到了院中,差人请了太医来看。

    青云寺那个住持是出家人,来往皇宫不方便。

    在给周瑛诊了几次脉后,便让他的两个徒弟代替他过来了。

    周瑛将人安排进了太医院,只为她和小皇帝诊脉。

    太医来得很快,将那几盆花草,连同盆里的泥土都检查了一遍,这才道:“都是些寻常的花草,并无异常。”

    陶云这才放下心来,让人将花草种了回去,可得了施元夕提醒后,是到底没再让人将东西搬进屋内。

    瞧着是没什么问题了,施元夕这才收回了目光。

    这一眼,就看到了周瑛面上有些若有所思。

    “太妃?”

    周瑛抬头看她,声色冷沉地道:“从前淮康帝在世时,魏太后便很喜欢各色花卉,宫中花房自来都姹紫嫣红,从未缺少过颜色。”

    “尤其……是得宠的嫔妃宫中。”

    施元夕听到了这里,将手中的茶盏放了下来,抬眸看向了周瑛。

    就见周瑛眸光幽沉地道:“宫中给各嫔妃的赏赐,包含了不少珍稀的花草。”

    她二人对视,周瑛笃定地道:“其中得赏最多的人,就是江太妃。”

    施元夕当即挑起了眉头。

    当初周瑛在淮康帝的后宫并不得宠,她年纪虽小,却不是那等温柔贤淑的性子。

    入宫后,侍寝的次数都是极其有限的。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都能顺利怀上小皇帝。

    那江太妃最为得宠,可却一直都无子,以至于最后到了过继宗室子的地步。

    这事从前不觉得如何,如今想来却是不太合理的。

    施元夕眼眸微闪,道:“听闻从前淮康帝在世时,曾请过不少名医为江太妃诊治。”

    “可得出的结果,都是江太妃此生无子。”

    也就是说,江太妃本身不孕所导致的。

    但如今听起来,只怕不是她不孕,而是有人不想要她怀孕。

    要知道,当初魏太后在宫中日子也是不好过的,她多年无子,直到那誉王等人都长大成人了,才险之又险地怀上了先帝。

    魏太后年纪比周瑛大了二十来岁,她能生,周瑛能生,阖宫上下的妃嫔都能生,偏就江太妃不能生。

    所以人人都道是江太妃身体有问题。

    施元夕缓声道:“此事之上,便是要动手去查,也不该咱们来管。”

    当初淮康帝时留下的宫人,如今整个宫中都没留下了几个,留下来的人还都是魏太后的心腹。

    想要查明这件事情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那大内总管仍是魏忠的情况下。

    但这件事上,影响最深的人都不是他们。

    而是江太妃。

    傍晚,施元夕从宫中出来以后,差人往江太妃府上送了份礼物。

    这事要细细谋划起来也不难,但施元夕手里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实在没空去查这些后宫隐私。

    她便索性直接将这件事情告知对方。

    至于江太妃信不信,又会不会觉得是她使出的手段,那就是她自己的事了。

    消息送出去后便如同石沉大海般,对方什么表现都没有。

    江太妃那边还没做出反应,朝堂上倒是出了件大事。

    离京极远的惠州,在多日的干旱后,终是落了雨,然而这大雨一落便没了停歇的意思。

    接连暴雨后,惠州境内发起了洪水,洪水来势汹汹,淹没了整个惠州。

    百姓连番遭难,伤亡损失惨重。

    朝上连夜定下了赈灾之事,除了抗洪救灾以外,这等特殊情况,还需要防治疫病。

    京中必须得有官员前去坐镇惠州。

    早朝时,朝上争议了一上午,都没定下来这个人选。

    涉及重要灾情,工部是必须要派官员前往的,除此外,就是赈灾的银两和钦差人选了。

    听及要去惠州赈灾,惠州又远在了京城千里之外。

    施元夕眼眸微动。

    她轻抬头看向了殿上的魏太后,她似乎知道他们属意的赈灾人选是谁了。

    如施元夕所想的那般。

    朝上先是安静了片刻,随后便有许多魏家一派的官员先后站了出来,提出让她作为赈灾救民的钦差,即刻前往惠州。

    当下,在场的许多官员都变了脸色。

    这事是个苦差事,费力不讨好。

    更重要的是……

    这里边可以做的事情太多,而且一去便是好几个月。

    施元夕一旦离开,朝上的事情便很难触及到了。

    魏家将她支开,便是想要腾出手来对付镇北军和周瑛。

    可救灾要事,事关民生,那么多百姓还在受苦受难,她若有所推脱,那这官位她还想不想要了?

    朝堂之上,徐京何眼眸发沉。

    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眼下魏家不能将施元夕如何,是因为她手里掌着几千个天子亲卫,可一旦出京,先不说能不能带这么多人出京的问题。

    就算是能带,她若将人全部带走,那留在京中的小皇帝和周瑛便危险了。

    震慑住魏家的,可不只是宫里的三百亲卫。

    如若真的有所异动,三百个手里没有配备火铳的亲卫,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天子亲卫,必须留在了京中护卫皇帝和周瑛的安全。

    至于镇北军。

    他们叫做镇北军,便是因为驻守北方,大军都在京城附近的几个要塞驻扎。

    没有圣旨,轻易不能离开。

    惠州那等地方,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被洗掉大半官员后,魏家也学乖了,陷害栽赃和强行定罪的手段都没用。

    那便索性给施元夕出个难题。

    将她赶出京城,再行动手。

    她这一趟,差事能不能办好尚且不说,只怕离了京城的地界,便会遇到数不尽的危险。

    徐京何冷下了面容,当即便道:“施大人为官时间较短,且又是天子近臣,赈灾之事急切,臣以为,相比起施大人,工部侍郎裘大人更为适合。”

    工部侍郎裘朗,当初便曾治水立下过大功。

    这件事情上,不只是魏家针对施元夕的问题,救灾亦是刻不容缓。

    “臣附议。”王瑞平当即道:“惠州的沟渠河流地形复杂,裘大人在治水一事上经验丰富,眼下当以百姓安危为重。”

    “此次灾患过大。”陈海缓声道:“仅裘大人一人,只怕难以应对。”

    “赈灾分粮,亦是重中之重。”陈海声音拔高了些许,当下便道:“边疆战事后,施大人在民间声望极高,臣以为,此事之上,还需得有施大人从旁协助才是。”

    施元夕和裘朗二人不是任选其一,惠州洪涝太大,京城不说派出两名官员,便是再添上几名,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只是朝上的官员都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拿施元夕的名声来说事。

    李侍郎面色难看地道:“惠州之事紧迫,可边疆战事亦是迫在眉睫,能够前往惠州的官员很多,但可以造出更多武器的人,只有施大人一人。”

    “臣以为,赈灾一事上,朝中当谨慎考虑才是。”

    陈海道:“第二批送往边疆的武器已经制成大半,新武器的研制需要太多时间,不该将施大人困于兵部事务。”

    “何况,制造兵器之事,也并非是施大人的职责。”

    李侍郎面上的表情冷却了下来。

    满朝文武俱在,赈灾又怎么成了施元夕一个人的事?

    朝上的魏太后一改往日阴沉的模样,直接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开口便道:“施元夕,你可愿前往惠州赈灾?”

    历来朝上的官员,有谁人能够在此时说出不愿二字来的?

    施元夕缓声道:“启禀太后,臣愿与裘大人共同前往。”

    她清楚魏家的想法,也知晓这就是给她设下的一个局,可这等情况下,她也不能做到视若无睹。

    魏太后当下便道:“既是如此,便命你与裘朗二人,为本次的赈灾使,今日早朝结束以后,即刻启程前往惠州。”

    今日就走。

    这是一点准备的时间都不打算留给她。

    施元夕抬眸,与那位裘朗裘大人对视了眼,随后共同道:“臣遵旨。”

    消息传到了后宫,周瑛当下变了脸色。

    事出紧急,施元夕压根没有机会入宫与她商议。

    周瑛直接唤来尹骸,冷声道:“调遣一千五百人跟随她离京,务必要保障她的安全。”

    天子亲卫不到三千人,一千五百人已经超过了半数。

    尹骸心头一惊,却也清楚施元夕的安全比什么都要重要,当下便命影卫将消息传回县主府。

    施元夕听到后,却是摇头道:“不行。”

    影卫的能耐她清楚,一千五百人离京动静也不算太大,周瑛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

    但带走一千五百人,周瑛和小皇帝的安全很难保障。

    镇北军分散各地,她走后,魏家若是直接撕破脸发难,余下的人手甚至可能拖不到镇北军来京。

    这样太过冒险,她还是认为当以周瑛这边的安全为先。

    而且她也相信,便是她离了京城,周瑛也能应对魏家。

    这也是她能应承下来的根本原因。

    再有就是……

    施元夕见得影十三面色发沉,担忧着她的安全,她便敛了下神色,将他唤至跟前,简单和他说了几句话。

    消息传回宫中,周瑛心头才松懈了些许。

    他们如何商议的,其余人皆不得而知。

    只是下午时分,施元夕离开京城时,多方探子都得到了消息。

    她携带的人数不多,明面上看着,也就几十个护卫和她身边的乐书、阿拓几人。

    还没有朝上派出的人多。

    与裘朗汇合后,便离开了京城。

    这是施元夕苏醒回到京城后,第一次离开京中,且还是去那么远的地方。

    他们一路疾行赶路,在天色擦黑之前,彻底离开了京城地界,脱离了镇北军所驻扎的范围。

    落日西沉,暮色四合。

    施元夕等人一路疾行过来,未有休息调整。

    施元夕坐在了马车内,阿拓策马走在了马车旁边,低声道:“裘大人身边的人说,再有几十里路,便能抵达崇州,今夜便先在崇州停留一宿,明日再继续赶路。”

    施元夕淡声应道:“嗯。”

    天色晚了,她便没再继续看书,而是将书卷收了起来,靠在了身后的软枕上,闭目养神。

    马车是临时收拾出来的,张妈妈给她放了些柔软的枕头和被子,坐起来没有那么颠簸。

    白日里这辆马车也能容纳她和乐书二人平躺。

    她与裘朗汇合时,对方看见她这辆宽大的马车,是欲言又止。

    大抵是觉得赈灾这样的要事,她不该带那么多的东西才是。

    施元夕也没过多解释。

    几十里路程说远也不远,可因天色彻底沉了下来,赶路不是很方便,走得便比白日时慢了许多。

    施元夕闭着眼睛,四周都静悄悄的,只能听到马车压过路面发出的声响。

    嘎吱。

    马车行驶的声音停了下来,驾车的车夫猛地勒住缰绳。

    里边的施元夕在剧烈的冲击和晃荡中,睁开了眼。

    她面色沉静,几乎没有太大的表情。

    她能听到外边阿拓沉重的呼吸声,以及影十三低沉的嗓音,道:“大人,有刺客!”

    影十三环视了一圈,这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黑夜里不知隐匿着多少刺客。

    而他们这边,加上了裘朗的人手在内,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十名护卫。

    影十三脑中绷紧了一根弦,正紧绷之时,便听车内的人道:“动手。”

    她一声令下,从黑夜里钻出来了无数的人影。

    同一时间,周遭所有的影卫往马车的方向靠拢,在前边裘朗等人惊骇不已的注视下,掏出来了数十把改制火铳。

    施元夕这次离京,身边只带了一百五十名影卫。

    这个数字,若说了出去,只怕会震惊到朝中所有的人。

    而她之所以胆敢带这么少人,就是因为……

    她早在天子亲卫暴露后,便把一部分工匠放在了府中,这些工匠除了和她研制双管突击步枪的子弹外,就是在大批量制作火铳弹药,以及……现代最为普通常见的炸药。

    其实施元夕并不愿意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社会尚且不稳定的情况下批量造出来。

    这东西制造出来,只要使用,必定会伤及无辜。

    但考虑到魏家可能会狗急跳墙的情况下,她还是做了些准备。

    参与制作炸药的人,都是上次将周瑛请到了宫中留下的那批先帝宫人,是先帝的心腹,如今也是周瑛的心腹。


如果您喜欢,请把《黑月光她只想夺权》,方便以后阅读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第12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第122章并对黑月光她只想夺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