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头村距离县城不远。
从仓山县城大门出去,往南走一里地,不到一条大河边。
看到低矮的院墙篱笆,还有十几户民房,那便是湖头村。
正当苏铁柱在孙二哥的院子里烧锅的时候,听到那边有人在喊。
“苏官人,苏官人!”
苏铁柱连忙站了起来,老百姓家里的院墙不高,铁柱个头又大,站起身就能露出整个肩膀。
“我在这里!”
那边来的是一个中年大婶,家住县城勾陈书院旁边,是个卖豆腐的中年婆娘。
她看清苏铁柱在这户人家,一脸欣喜的俏步走了过来。
“苏官人,我还以为那是你家哩!”
“李嫂,那就是我家,我来二哥家蹭饭,这么晚了找我何事?”
“苏官人,李婶我老家梧桐县有个吴大善人,家有良田九百多亩,他为人忠厚,乐善好施,有一对双胞胎儿女,女儿年方二八,相貌可人,性格温顺,吴善人正打算找个好女婿。”
苏铁柱听的微微点头,附和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一桩好事,李婶人缘广,多帮人家留意便是!”
李婶甩了甩手帕,剜了苏铁柱一眼。
“也不知吴善人从哪里听的,说仓山县苏官人相貌堂堂,品行端正。
今天下午托人去书院找你,没找到,我趁着天还没黑,专程来给你说媒……”锅底的火变小了,苏铁柱蹲下添把柴火。
添柴的工夫,苏铁柱低头苦笑,从他去年中了秀才以来,来他家提亲的快要踏破了门。
但这也是人之常情,古代鲁国的士子,社会地位极高,只是一个过了童试的秀才,也是附近县城富户们追逐的对象。
但是与人做媒,毕竟出于好心,苏铁柱对着李婶笑笑,不急不躁。
“李婶,过了年,我就要参加乡试春闱了。”
中年妇女故作恍然大悟。
“对,对,对,你看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