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秣建国,又作萨末鞬,北魏时称悉万斤,即康国。明代译名为撒马儿罕。
飒秣建国方圆一千七百六十里,东西长,南北狭。有大城三十座,小城堡三百,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在撒马尔罕以北3.5公里处。地势险要,人口众多。
找到一个当地人,摩咄达官和他交谈起来,然后给玄奘介绍说:飒秣建国国君姓温,大月氏人氏,先祖居于祁连山,为突厥所破,迁居到葱岭,占领了此地。言语间颇为自得。
飒秣建国土地肥沃,宜种庄稼。是西域胡人国家的中心,各地珍奇异宝,大多聚集于此。各种手工艺品制作精巧,气侯温和,民风刚猛暴躁,国内盛产优质良马,兵力强壮,士兵被称为赭捷。
赭捷战斗英勇,视死如归,前无强敌,以此之故,飒秣建国的武力雄踞西域诸国之首。周边的胡人国家,都以飒秣建国为中心,效仿它的制度规范,飒秣建国人的行为举止,都为胡人所仿效,邻国都听从该国国王的命令。
飒秣建国的男人嗜酒如命,喜欢歌舞,妇女盘髻,佩戴黑巾。
飒秣建国人,举国信奉祆教,不信佛法。有两座寺院,但没有僧人。外来的客僧想投宿,当地胡人就会用火来驱逐他们,不许居停。
玄奘初到飒秣建,因有突厥可汗的手书,国王倒是接见了他,但是此时国王信奉的是祆教,对佛教徒没有什么好感,尽管玄奘名记西域,国王接见时仍显得傲慢无礼。
玄奘倒也不在意那些外在的傲慢轻侮,他用自已的学识改变人的印象。经过一夜交谈,玄奘为他们解说人天因果和诸佛功德,国王听了以后,深受启发,表露出欢喜的神情,对玄奘的态度也由倨转恭,变得殷勤敬重。
玄奘的两个徒弟能净、能自,看到有佛寺,便去礼拜。胡人却像对待以前的僧人那样,用火驱逐他们。两人回到寓所,向师兄能清诉说遭遇。
能清愤懑不已,拉着能净、能自,大声嚷嚷,要找国王说道说道。
三人就这么闹嚷着,来到王宫,吵嚷之声早惊动了国王。
国王听说唐朝高僧的徒弟遭到驱逐,大怒,命令拘捕烧火的人,召集百姓,下令砍掉肇事者的手。
玄奘这才知道徒弟们的事。听说国王要对肇事者施以刑罚,不忍其肢L遭到毁坏,便向国王请求敕免他们,并请求面向聚集在一起的百姓宣讲行善的教义,普及善恶因果的佛教理念。
国王也乐意塑造自已的良政形象,应允玄奘的请求,将截手的刑罚改为鞭笞,然后将肇事者驱逐出城。
从此后,举国上下,都对佛肃然起敬,纷纷要求受持改信佛教,玄奘因此举办大法会,剃度僧人,入寺居住。这是佛教在西域移风易俗,变革邪心,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
辞别飒秣建国,玄奘继续西行。此一路俱是昭武九姓族人建立的小国,此疆彼界相接,人民风俗相通,再加上西突厥叶护可汗派人护送,玄奘一行没有担惊受怕的恐惧,心情颇为愉快,旅途颇为轻松。
这一路经历的粟特小国计有:米国(弭秣贺国)、曹国(劫布呾那国)、何国(屈霜你迦国)、东安国(喝捍国)、中安国(捕喝国)、西安国(伐地国)、火寻国(货利习弥迦国)、史国(羯霜那国)。
这些小国基本上都在阿姆河流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以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为中心分布。
从飒秣建国往东南行进,到达弭秣贺国。
弭秣贺国,又作弥末,唐时称为米国,距离康国一百里。方圆四五百里,位于狭谷之中,东西窄,南北长。都城钵息德城,在今撒马尔罕东南约一百公里处的麻坚。
弭秣贺国是昭武九姓之一。土地物产与飒秣建国相通,人们信奉祆教,务农与畜牧兼营,一样的能歌善舞,唐代著名的琵琶专家米禾稼、米万槌,乐舞专家米嘉荣、米和郎,都是弭秣贺国人氏。
从弭秣贺国北行,到达另一个小国,叫劫布呾那国。
劫布呾那国,又作伽不单,方圆一千四五百里,昭武九姓的曹姓,唐朝时称曹国。国都在撒马尔罕西北约十五公里处。国土东西长,南北狭。土地物产与风土人情,也通飒秣建国。从劫布呾那国向西,行走三百多里,就到达屈霜你迦国。
屈霜你迦国,又作贵霜匿,在撒马尔罕西北约一百公里处,也是一个方圆一千四百里的小国,国土东西狭,南北长,是昭武九姓的何姓,唐称何国。
何国位于康国(飒秣建国)与安国(喝捍国)之间,土地物产河风俗习惯,更多地与飒秣建国相通,是连接东西粟特的枢纽。何国非常仰慕大唐文化,早在贞观元年(627年)五月就遣使入朝。
进入何国都城,玄奘带着徒弟们登上城楼。能净见识少些,对所有的东西都好奇,上得城楼便东看看,西瞅瞅,不久就有发现。
“师父
。你看,这墙上画有图画。”
能清、能自都看到了,城楼东、西、北三面墙上分别有绘画,能自说:“我们都看到了,师兄,有什么新发现?”
没等能净开口,能清忽然看出蹊跷。他是师兄弟里见识最广的一位。
能清说:“两位师弟,你们看,这三面墙上,北壁的画像人物,衣冠头型是不是与师父差不多,再看西壁、东壁的画像,这些人碧眼深目鹰钩鼻,与北壁大不一样。”
这是些什么人物?他们都不知道,“走,问问师父。”
玄奘过来,给他们讲:“北壁画的是中华古帝王,西壁画的是波斯、拂菻(东罗马)诸国王,东壁画的是突厥、婆罗门诸国王。”
能清又发现一个问题,问:“师父,为何中华帝王居于北壁呢?”
玄奘就说:“何国都城的壁画是供国王从南面朝拜的,华夏帝王居于正中,说明何国君臣不忘自已是华夏臣民。”
能清说:“我华夏文化何等辉煌,恐怕大唐天子还不知道华夏在何国君主心中的分量。”
能净、能自都说,我们高昌也是中华帝王滋养的国土。言语间颇为自豪。
从何国西行二百余里,到达的小国是喝捍国。
喝捍国方圆千多里,又作喝汗,唐称其为东安国,在那密水(今泽拉夫善河)北岸一带,东距何国二百里。都城喝汗城,位于撒马尔罕西北。国内有大城二十座,居民点一百个。土地所宜种植的庄稼和风俗,和飒秣建国差不多。
从喝捍国西行四百余里,到达捕喝国。
捕喝国,又叫安息、布豁,北魏时被称为忸密,唐称为中安国,国土东西长,南北狭,位于泽拉夫善河下游区域,西濒乌浒河(阿姆河),都城为阿滥谧城,即今中亚著名城市布哈拉。境内大城池四十座,小聚居地千余所。
在昭武九姓中,捕喝国或中安国武力算是较强的,募勇健者为柘羯。柘羯就是战士之意。唐高祖武德年间,中安国遣使入朝。贞观初年,中安国又遣使入朝,奉献土特产,唐太宗告诉使者:西突厥已被降服,商旅往来道路畅通了。
消息传回西域,各小国都纷纷来朝。中安国国王又献名马,向唐太宗汇报,自已这一姓为中安国之君,已传二十二世。与此通时,东安国亦入朝献供,自称子孙相传十世。
捕喝国各种物产、风俗都与飒秣建国相通。
从捕喝国西行四百余里,到伐地国。伐地国,又叫毕国,唐称为西安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西南,阿姆河西岸。幅员大约四百余里,物产、风俗通于飒秣建国。
伐地国西南行五百余里,到货利习弥迦国。
货利习弥迦国,又作驩潜、呼似密、火寻、过利等,这地方就是著名的花剌子模。疆域较小,分布在乌浒水两岸,东西宽二三十里,南北长五百多里。东南六百里距戊地,西南与波斯接,西北抵突厥曷萨,都城急多飓遮城,在今中亚咸海以南的基发一带。在西域诸小国中,唯有此国商贾出行乘牛车。土地宜种的作物和风俗,与伐地国相通,语言稍有差异。
货利习弥迦国西南三百余里,是羯霜那国。
羯霜那国,即史国。羯霜那国地处阿姆河上游,方圆一千四五百里,其西一百五十里是那色波,这是一个臣属羯霜那国的小国,被称为小史。北二百里是米国,南四百里就是吐火罗。都城在撒马尔罕以南的沙赫里夏勃兹,这是中世纪粟特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居独莫水(今卡什卡河)南,国君是康国后裔。城内有祆教的祭祠,每次祭祀都必须需要上千只羊,举凡用兵之类的大事,都要先到神祠祷告后才进行。国内有城池五百座。土地宜种的作物和风俗,与飒秣建国相通。
从羯霜那国西南行二百余里就进入山区。山路崎岖,盘曲于山间的羊肠小道,危险难行,沿途人烟稀少,缺乏水草植被。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三百余里后,便到达铁门。
铁门,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达尔本特西十三公里处,是古代中亚南北交通要冲。地势险要,悬崖巉峭,狭径穿行于此,更感山陡峰逼。两崖相对,石色如铁。
巍峨的兴都库什山脉绵延至此,成为一条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葱岭以东,水皆东流;葱岭以西,水皆西流。
铁门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
铁门也是政治地理的分界线。
此时西突厥在叶护可汗统治下,控弦之士数十万,北并铁勒,西据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故依此形胜之便,设关隘,关口设置一道门,门用铁皮包裹,又用铁铸铃铛,悬挂在门户上。因其险固,故称铁门。
铁门是突厥南境最险要的关塞,被视为西突厥汉国的西界,出了铁门,就是睹货逻国(吐火罗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