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嗤笑一声,“世上会有这样的荒唐事吗?孤是储唐鹤不在意的道:“这天下的荒唐事太多了,连父杀子,子弑父这样的事都有,何况谋刺储君呢?他们现在不就在谋刺吗?”
他道:“殿下如今手里的东西可置不少人于死地,而谁也不知道除了那本子上写的人外,背后还有多少势力牵涉其中。”
“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他们有什么不敢的?”唐鹤道:“我们运气若好,进的城池中没有他们的同伙,自然可以召集驻军护送太子入京,但要是正碰巧遇上的是他们的同伙呢?”
两位御史也连连称是,劝道:“殿下的安危为重呀。”
太子紧抿着嘴唇,半晌后才问道:“那如何才能两全?”
“两个办法,我们转道去兖州,”青州往南,海州以北的地方被太子清理了一遍,掌握了陆路交通,兖州就在其中,而且现在距离他们不是很远,其实是可以信得过的。
“兖州的驻军可用,就是……”
“太弱了,”太子面无表情的道。
“是,他们未必能扛得住渐多的刺客,但肯定能拖延时间,我们再派人与京城传信,江南要是不想反,他们就只能收手。”
唐鹤其实不太想闹到这一步,一旦江南反了,不仅江南重掀战火,生灵涂炭,就是杨和书都别想活着了。
他们跑前派人给杨和书送信去了,不知道他收到了没有,能不能及时跑掉……
“还有一个办法,殿下将东西交给臣,臣带着人先一步回京城,”唐鹤道:“危险的是带东西的人,而不是殿下。”
太子垂眸思索,半晌后抬起眼眸看他,“你倾向哪一条?”
“第一条,”唐鹤脸色渐渐严肃起来,道:“殿下进兖州可招驻军护送,再到下一个州县继续招驻军护送……”
夏御史闻言觉得不好,立即问道:“若刺客混迹其中怎么办?”
唐鹤:“殿下贴身有我们护持,便是刺客混迹其中,我不信刺客的人数还能比为国效忠的士兵还要多。”
一直沉默不语的宁御史突然道:“过一州便召一府驻军,先不说殿下没有兵符,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便是能调动,跟随的士兵必定不少,一旦传进京城,只怕有逼宫之嫌。”
太子瞪大了眼睛,“孤吃饱了撑着了,这时候逼宫?”
宁御史噎了一下后道:“殿下,这是假设。”
这世上的事谁能说得清呢?
他暗示道:“戾太子生前和汉武帝也是父慈子孝,但江充谗言,时帝不也疑心他巫蛊吗?不然戾太子又何以造反自尽?”
太子:……曾经有过造反准备的太子觉得他说的特别有道理。
不过他此时却对他爹多了两分信任,略一思索后道:“孤相信父皇,父皇也必定信孤。”
他老婆孩子还在皇宫里呢,就算要造反,也得先把老婆孩子带出来不是?
他现在又不似从前真的孤家寡人一个。
而且还有母后呢,太子对皇后很信任。
当下的确是第一个方法最保险,不过……他瞥眼看向唐鹤,问道:“你如此建议孤是有何计谋?”
唐鹤就深吸一口气道:“殿下,臣是想主动造谣您要谋反。”
两位御史对唐鹤怒目而视,这不是离间天家父子吗?
唐鹤连忙道:“这也是迫不得已,这件事我们从一开始就做错了,我们就不该去海州,更不该杀了海州刺史,虽说事已做了,我等不该懊悔,而是应该想补救之法,但我等也应该知道,一个处理不好,江南是要重掀战事的,臣不愿百姓受苦,所以只能请殿下冒险了。”
第3035章
传言
唐鹤是有私心的,这是他想留给杨和书的第二条生路,当然,他也的确是为了江南的百姓和大晋的社稷。
江南能不起战事是最好的。
太子沉吟半晌,最后还是决定冒险行事,于是决定去兖州。
杨和书收到了唐鹤送来的信,第一个想法就是,他们也太能作了,不是说好了将江南交给他吗?
然后就是思虑起来,难道他真的也要逃吗?
他才到扬州不到两月,此时逃走……
扬州是江南中心,想从这儿逃出去可不容易。
杨和书点着手指沉思起来,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不过他依旧叫来了人布置一二,“八叔不是说领略一番扬州的风景吗?请他过来吧,便说我扫榻相迎。”
而此时,什么都不知道白善几人正惊喜的迎来郑氏和小钱氏一众人等。
周满惊喜的抱住小钱氏,高兴的道:“大嫂,你怎么也来了?”
小钱氏也高兴,却担心她这样过于活泼,万一摔了怎么办?
“我来给你做饭的,”她牢牢的扶住周满,“娘担心你有孕吃不惯这边的饮食,所以让我过来照看你。”
周满道:“有贺嫂子呢,做的都是合适我口味的东西,但大嫂能来我还是好高兴,谁做的饭菜都没有你做的好吃。”
小钱氏便笑眯了眼。
白善也高兴的接了母亲,郑氏则是看了一眼儿子后就盯着周满看,等她们姑嫂两个说完话便伸手拉过她,上下打量过后松了一口气,问道:“我们来的路上一直担心你反应大,我怀善宝的时候吐得可厉害了……”
周满表示她除了饮食上有些任性挑剔外,现在什么问题都没有。
另一边,白二郎和明达公主也迎来了更多的人。
不仅有宫女姑姑、内侍,还有来为他们建造房屋的匠人,更不要说他们带来的大批东西。
那是囊括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据说皇帝还给未来的外孙准备了一箱子衣服。
姜姑姑笑道:“都是小皇孙穿过的小衣裳,陛下也知道刚出生的孩子皮肤娇嫩,所以穿旧衣赏最好,因此特特和太子妃要了小皇孙剩下的旧衣服……”
自太子妃生下小皇孙后,他的衣裳一直是吉祥物,一些有面的勋贵,还有太子妃娘家,若有嫡出的新生儿出生就会和东宫求一件衣裳。
这是很有福气的一件事。
现在太子妃手上还有的就是小皇孙常穿的一些贴身衣服了,更有福气。
皇帝亲自开口,太子妃当然不会拒绝,所以她把能收拾的都给收拾来了。
明达半晌无言,问道:“万一是个女孩呢?”
姜姑姑便笑眯眯的道:“那更有福气了。”
便是明达也不由笑起来,看到他们这么多人便道:“你们先住下吧。”
这些事交给了底下的管事,自然不用他们去操心。
可房子建在何处却是需要他们操心的。
要皇帝说,自然是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大不了城里建一栋,海边建一栋,山里再建一栋,想去哪里住就去哪里住。
明达和白二郎却不喜欢这样奢靡伤财,他们之前想在龙池建房子,也只是打算从本地请工匠的,从没想过陛下会千里迢迢的从京城给他们派建造房屋的工匠来。
所以他们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只在龙池建一栋房子。
不过,既然工匠们都来了,那自然要建得好看一些才不辜负他们千里迢迢的过来。
白二郎大手一挥道:“我回头再和白善买一块地,我们把房子建大一点儿。”
明达没什么意见,只盯住,“别占了耕地就行。”
“放心吧,我选的那块地就没有耕地,全是露地。”
因为距离海边近,所以土质并不好,要不是再往前一些便有可能被涨潮淹没的风险,其实他想把房屋再往前建一些的。
建房子这种事不用他们操心,白二郎只要给足了钱就行,剩下的工匠们去干,连请人也自有管事们去做。
皇帝派来的人也很能干,用不着他们干什么,只要看看图纸,再提一些药材就行,省心得不行。
白二郎就懒散的坐在躺椅上和白善道:“干脆我们选了地方,将造纸坊也交给他们来建好了。”
白善没意见,“好啊。”
周满也懒散的靠在躺椅上,和明达靠坐在一起,一起在一旁捏了蜜枣吃。
这是小钱氏根据郑氏给出的方子蜜制的,甜滋滋的,特别好吃,用的红糖来蜜制,还补气益血。
连郑氏都喜欢吃。
白善也只坐了一会儿便有人来请他,“郎主,崔先生和方县丞从乡下回来了。”
白善便晃悠悠的起身,一扭头见他们四个都在树下躲荫凉,便摇了摇头后离开。
白善发的役令已经开始执行,今天崔先生便和方县丞巡视回来,顺便回来和白善禀报。
“各地都按照县令的要求保证役丁的饮食,按照您的吩咐,粮食三日一添,保证供给……”
白善微微点头,正要说话,一个护卫突然从外头飞跑进来,正在大堂里说话的白善三人抬头看去,见他神色惊惶便问道:“怎么了?”
护卫却忍住没说,而是道:“郎主,您快回去吧,娘子有急事找您。”
看到他眼中的着急,白善便对方县丞和崔先生点点头,“时间不早了,你们也下衙回去休息吧。”
方县丞和崔先生连忙应是。
白善和护卫离开,等过了小门才问,“什么事?”
“是刘贵回来了,还有公主殿下的侍卫,说是外头……天变了。”
白善瞳孔一缩,什么叫“天变了”,难道是陛下他……
白善连忙跑到正院去,正院里伺候的下人大多都退了下去,留下的都是心腹。
周满正蹲在明达身侧,手指在她几个穴道上按着,安抚她道:“这一定是流言,你不要相信。”
白善疾步进来,见殷或一脸严肃,而白二郎在一旁急得团团转,问道:“怎么了?”
白二郎看见他,立即压低了声音道:“外面传说太子起兵谋反了!”
白善:!!!
他下意识的反驳,“不可能,他图什么?”
这会儿他地位稳固,去年才监国,得到了满朝文武和皇帝赞赏,也有了儿子,他为什么要造反?
而且造反去年不是更好的时机吗?
皇帝在外面的时候他都没造反,现在皇帝稳坐京城,他造反是奔着找死去的吗?
第3036章
进京一
院子里的人,就是殷或都不相信太子会谋反,因为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此时谋反得不偿失。
但外头的确是这么传说的。
白善问道:“民间尽知吗?”
“不,”侍卫回禀道:“是京城和河南道来的消息,说是太子领着大军往京城去,京城有人上书陛下,说太子无诏集结大军,意图谋反。”
他看向明达公主,微微躬身道:“朝中此时有些混乱,郭詹事来信求公主回京。”
白善松了一口气,“所以民间并不得闻?”
“是。”
白善便和明达公主道:“此事还不知真假,便是太子真带着大军往京城去,只怕也是因为别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谋反,公主大可不必有心。”
他道:“我们能猜得出来,陛下应该也能猜出来才对。”
明达也缓过神来了,只是依旧心中惶惶,“可太子哥哥能有什么事需要带着大军进京呢?”
她不觉得这事是假的,朝廷有驿站,有通报的令兵,有没有大军进京,难道朝廷诸公还查不出来吗?
她忧虑的是太子有苦衷而不能言说,若是朝中反对声高,父皇疑他就不好了。
周满想了想后道:“为了安全?”
大家一起看向周满。
周满理所当然的道:“带着大军进京,不是为谋反,总不能是勤王吧?所以只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了,难道有人想在路上杀太子,太子的人手不够,于是和驻军要人?”
勤王是不可能是勤王的,殷礼在京城了,禁军都在皇帝手里,除非殷礼自己造反了,不然用不着调兵从外头勤王。
太子心中就有不好的预感,“不对呀,太子殿下早来信说他返京了,按照他们的脚程,再慢此时也该在京城了,怎么还在外面?”
明达精神一振,“对,太子哥哥一定是遇险了!”
她立即动起脑筋来,道:“快来人,我要给父皇上折。”
侍卫说的没错,此事并没有传开,不仅外面一片安详,连青州刺史也一无所知,他正看着白善递上来的公文沉思呢。
“北海县最近动作很大啊,看白善给役丁的待遇,加上他近来招募的长工,他那盐场是赚了多少钱?”
“大人,要不要派人去查查账?”
盐场虽是北海县的,但买卖也是要交税的,俗称盐税。
只不过盐税也是北海县收,到年底时汇账,留够自己县的花销后便要上交给刺史府。
郭刺史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这小子够机灵的呀,他这是打算把盐税一块儿花光,不给我上交一文吗?”
心腹瞪大了眼睛,“不至于吧,这,这岂不是太过分了?”
郭刺史皱着眉头想了半晌,还是决定暂时观望,“也没多久了,等到十月他报上账来再说。”
十月县衙要把一定税收上交给刺史府,刺史府统计过后还要上交给国库,一般为了过好年,各州刺史府会在十一月递前将账目和东西全部交给国库。
户部再核算,可以说年底是各级衙门最忙的时候。
而现在秋收已经结束,连秋税都大部分结束了,离十月也就不远了。
地方上是一片安详,连拱卫在太子身侧,跟着太子一起进京的两千兖州军也和和睦睦的,根本没有听到什么流言。
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兖州驻军里挑选出来的精锐,功夫和打仗那都是一等一的好,就算在行军路上偶尔有混杂在军士中的人突然朝太子的车架发起攻击,但往往也近不了身。
此次带军跟随太子进京的是温将军的嫡长子温小将军。
他大概也害怕有刺客混在大军中,所以围在太子车架边上的士兵全是他和温家信得过的心腹,他们是绝对不会背叛的人。
在经过两次刺杀之后,队伍中安静了许多,看着风平浪静,似乎对方已经黔驴技穷。
但不管是太子一行人,还是温小将军,他们都没有放松警惕。
温小将军不知道是谁要杀太子,也不想知道,正如他爹说的,他们只要知道这是太子,而太子手上有兵符,那他们就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
其他的事一概都不要管。
他们一路上还算顺利,朝中的纷争并没有影响到地方,看到有大军拱卫太子进京,他们也没多想。
两千人而已,太子的排面应有的。
所以他们一路和路过的县衙州府征集粮草,倒是顺利的往京城去了。
就是人多,所以速度有些慢。
但京城就没地方上这么安静了,五天前,地方上突然有驿报,说太子领着两万大军往京城来了。
朝中一片哗然,相信的人有,但质疑的人也不少,于是大家提议派人去查看。
但派出去的人一直没有消息回来,似乎是消失了。
于是朝中议论声更大了,太子领兵进京逼宫的传言甚嚣尘上。
连一直沉默的魏知都忍不住进宫去觐见皇帝,但皇帝没见他,也没给出处理意见,只是听说太极殿里砸碎了几套杯盏。
到今天,终于有人明着上书质疑太子领兵进京的意图,他的建议是从河北道调派大军将太子拒在河北道外,不能让他进关陇。
皇帝没答应,而是放声怒道:“让他来,朕倒要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然后拂袖而去。
回到太极殿后的寝宫,皇帝怒气冲冲的抄起一个杯子,抬手要砸时看了一眼,古忠立即躬身小声道:“便宜的,这两日都换了便宜的。”
皇帝就面无表情的往外砸,“啪叽”一声清脆声,别说,听着还是挺舒服的,砸的要不是自己的杯子就更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