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县令笑着颔首,“是啊,好久不见周大人了。”
大家站着说了一下闲话,外面便唱名皇帝来了。
百官立即站好,在皇帝站定后跪下行礼。
皇帝让百官坐下,叹息一声道:“魏卿病故,门下省需要人接手,诸位爱卿可有推荐的人?”
百官沉默,他们倒是想要推荐一下自己,但他们敢吗?
周满低着头坐着,听着大殿的寂静无声,好久皇帝才道:“魏卿倒是为朕推荐了几个人。”
他道:“朕思虑许久,最后更属意唐爱卿,诸位觉得如何?”
当然有人有意见,皇帝开了一个头,当即有人出列道:“陛下,臣有推荐……”
坐在周满右前方的唐鹤却如遭雷击,他僵硬的扭过头来看周满。
周满往上面看了一眼,见皇帝没注意到这里,松了一口气,伸手将他脑袋推回去,低声道:“看前面。”
唐鹤心底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爹要当左相了!
然后是,他是左相之子,但已经过了纨绔的年纪。
最后才想起来,他爹是左相,同朝为官,且官职不低,又才立了一个大功的他怎么办?
唐鹤心底泪流满面,他终于知道周满前天为什么一脸同情的看着他了。
第3198章
官职调动
皇帝用了半个大朝会的时间定了左相人选,老唐大人从御史台调往门下省。
刑部封尚书调往御史台接任,接手刑部的却不是左右侍郎,而是剑南道节度使张世德,刑部左侍郎外调,右侍郎擢升为左侍郎,唐鹤被点为刑部右侍郎,加巡按御史,代天子巡视天下州县,为刑部复核案件……
其他部门也随之变动,户部左侍郎一职空缺出来,由杨和书接任……
等调完官职,皇帝开始点明新稻种一事,周立重已被封为从六品司农寺丞,但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知道新稻种的主要功劳还是周满白善等人。
不过新稻种是在周满的职田里种出来的,听吩咐做事的又都是周家人,听闻她素来喜欢花草植物,平日里出门踏青都要带上药锄,只要是没见过的她都要挖回家去研究。
所以这新稻种多半是她让培育的。
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直接略过白善等人封赏了周满。
崇文馆里,从四品编撰已经到头了,再往上就是馆事了,那是孔祭酒的职位。
皇帝不想再给周满封一个司农的官儿,所以直接封赏爵位,从县主封为郡主,封地依旧在栎阳。
至于周满折子中提到的白善、白二郎和殷或三人,皇帝给了他们金银赏赐。
官职太少,而且他们四人,除了周满和白善还算勤勉外,其他两个可都是光占坑不那什么的人,皇帝可不想把官职给他们糟蹋,就是虚衔也不行。
这一次大朝会开得尤其长,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中午时内侍送来工作餐。
这还是周满第二次在朝会间歇吃午食,一如既往的不好吃。
趁着大家都在用心吃饭,唐鹤转过身来面对周满。
周满捧着自己的饭盘,想了想,挑了一块还算好的肉放在他的饭盘里,安慰道:“唐学兄,你别伤心,巡视天下其实没什么不好的,你的理想不就是想天下无冤案吗?这个官职正对你下怀啊,而且你还能趁此机会遍访天下朋友,去到青州就来找我们玩儿。”
唐鹤道:“你看一看我的脸,黑也就不说了,你看看还有几两肉?”
他道:“我倒不是介意出巡,而是……不是那么急的出巡,好歹让我养一养身体呢?我的伟岸英俊全都没了。”
一旁的郭县令放下筷子,抬头看向他,“唐大人,我要吃饭的,你别害我。”
唐鹤:“我害你什么了?”
“害我喷笑,损坏食物。”郭县令指着不远处坐着的杨和书道:“你在他的面前说英俊?”
唐鹤强调道:“我说的是伟岸!”
杨和书道:“你这是累的,便是出巡,只要多注意休息,过不了多久肉就回来了。”
周满则是认真想了想后道:“我给你开张方子?”
唐鹤心中一紧,“你不是说是药三分毒吗?难道我现在的身体已经严重到要吃药了?”
周满:“药膳方子,没有让你吃药。”
唐鹤,“不还是放了药吗?”
周满:“你知道羊肉、鸡肉和鱼在医者眼中也属于药吗?”
唐鹤立即紧闭嘴巴,见周满低头吃饭许久不说话,他就暗示道:“我觉得以鱼入药最好。”
杨和书忍不住笑出声来,摇了摇头后和周满道:“唐夫人不喜鱼腥,所以他家很少食鱼,但他又喜欢吃鱼,你给他开个药膳方子吧,有个你的方子,他在家里就可以想吃就吃了。”
周满点头道:“没问题,你等着,回头我给你开张方子。”
她扭头问杨和书,“杨学兄,你要不要?”
杨和书摇头,“我不需要这个。”
崔氏很爱重他,只要他在家里,饭桌上永远有他喜欢吃的几道菜,还能换着来,不重复的那种。
杨和书提醒唐鹤,“张尚书要交接益州事务,又要进京,只怕你等不得,所以趁着封尚书还未离任,一会儿你就去问一问巡视的事吧。”
唐鹤叹气,“陛下总不能让我立刻出京吧?”
郭县令道:“倒不至于,这一次各部都有变动,连太医署都动了两个官员,事务繁杂,不是一时半刻能理清的,应该能多留你一段时间。”
周满道:“找着机会亲自问一下陛下呗,看看他希望你啥时候出京。”
唐鹤:“……要不你帮我问问?”
周满想了想后觉得这事儿不大,于是点头。
唐鹤被噎住,好半晌才道:“你还真打算去问呀?”
杨和书对她道:“你别去,还有老唐大人呢,这种事轮不到我们。”
唐鹤点头,“前两天挺聪明的,别人问什么都不回答,这会儿却揽事。”
周满是真的觉得这不是问题,皇帝这段时间既伤神又伤心,加上前段时间生病,所以最近身体感觉很疲倦,不太好。
周满和萧院正轮流为皇帝调理身体,尤其她扎针时间又长,君臣便有许多闲话要说,她觉得唐鹤这个问题就很闲话,完全可以在扎针时问一问皇帝嘛。
不过杨学兄和唐学兄都这么说了,她也就压下了这件事。她抬头看了一眼上面,发现皇帝已经放下筷子喝茶,立即埋头扒饭,“赶紧的,陛下吃完了。”
其他三人一听,连忙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吃饭。
皇帝往下扫了一眼,发现还有不少人在吃,便又拿起筷子和空盘子,看着底下的众臣吃饭。
他以前行军打仗,习惯吃得快些,而且这饭又不是很好吃,必定要吃得更快。
皇帝捧着空盘子有半刻钟,看大多数人都吃好了,剩下的也差不多了,于是放下筷子和盘子。
百官们见状,纷纷放下,将碗筷收到食盒里放在身侧。
内侍鱼贯而入,将食盒一一收下去。
皇帝问道:“各地秋收都陆续结束了,接下来便是秋税,今年因江南盐场出问题,荆州一带又出现水患,为疏浚黄河拨了不少钱粮,如今国库空虚……”
大朝会一直开到申时结束,周立重从自己的位置上起来时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周满走向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后伸手在他后腰和后背的几个穴位上拍了拍,周立重立即觉得呼吸过来了,他压低声音道:“小姑,这上朝比我大暑天的下地还要辛苦啊。”
第3199章
讨价还价
皇帝招周满回京,一是为了魏大人的病,二就是为了新稻种之事了。
他也知道周家是周满做主,如果只是封赏,颁了圣旨送去青州是一样的,之所以把她叫回来,是为了和户部、司农寺商量稻种培育和稻种收购一事。
大朝会才结束,周满正想着出宫回家歇一歇呢,结果才出殿门就被古忠拦住了。
他弯腰笑道:“周大人,陛下要见您。”
不过他还没走,而是等了一会儿,等杨和书出来后,对他道:“杨大人,陛下召见。”
俩人对视一眼,和一同出来的唐鹤点点头,与古忠一起去了后殿。
皇帝坐了快一天,虽然中途休息过,也上过茅厕,但这会儿还是累得不轻,正转着脖子四处走,一转头见太子稳稳的坐在椅子上,便指着他道:“你也动一动。”
太子:“……父皇,儿臣不累。”
皇帝不信,正要说他,杨和书和周满就到了。
皇帝让人进来,招呼俩人坐下,“午膳没吃好,朕让人备了些饭食茶点,我们边吃边说吧。”
周满和杨和书躬身应下,在太子的对面坐下。
不论是周满和杨和书,都有和皇帝同桌而食的经验,倒也不至于紧张,只是略有些拘谨而已。
皇帝今天也累了,不想寒暄,因此直接道:“朕看过那记录的数据,如今能用的两株稻种只在你们几家里有,朕会让户部和你们购种,此事由长博负责,子谦啊,你也知道,今年国库花销甚大,如今库中已经没多少银钱……”
周满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话是对着自己说的,皇帝很少叫自己的字,这一叫她还有些不习惯,她打了一个抖,忙道:“陛下别这么说,价格我可以在常价上便宜些的,为陛下分忧嘛。”
一旁坐着的杨和书便清了一下嗓子,吸引了周满的注意力后问道:“这个常价是种子的常价,还是粮食的常价?”
皇帝也眯着眼睛笑眯眯的看向周满。
周满:“……陛下觉得呢?”
皇帝就扭头看向太子,“太子觉得呢?”
太子:……
杨和书脚微微一移,脚踩住了周满的脚尖微微用力,周满就笑嘻嘻的道:“那当然是按照粮食的常价了,陛下厚恩,臣一家无以为报……”
皇帝就笑眯眯的道:“也不能让你太吃亏了,就按照常价来收吧,不必便宜,免得户部以后欺负你。”
杨和书:……户部不还是您的户部吗?
大头都让了,周满也就不在意小头了,所以推辞了,坚称这是她应该做的,她是自愿的。
皇帝高兴,便指着一道鱼羹让古忠给她盛两勺子,笑道:“这鱼羹好吃。”
周满吃了一口,暗暗呼出一口气,抬起头来就冲皇帝笑,“是很好吃,陛下,臣也有一事禀报。”
“什么事?”
周满放下勺子道:“青州医署现在已经开了三所,但还是不能让全青州的百姓享受到医署之利,更不要说其他地方医署了。”
“各地医署需要不少医者,除此外,还有医署所需的管理、打杂的官吏,皆缺乏得很,”周满道:“臣想请陛下扩大太医署的招生范围,或者在国子监考试中增设一项,到时候监署合作,为太医署培养一些人才。”
这事儿不小,虽琐碎,却影响深远,皇帝也放下了筷子,那帕子擦了擦嘴巴后问,“还有吗?”
周满就嘿嘿一笑道:“还有就是州县医署改制之事,臣先前有上折陈明此事的。”
皇帝就看向太子,“朕记得你先前为此背书,各位大人可答应了?”
太子不动声色的道:“有不少人赞同此意。”
皇帝眯着眼睛看太子,“那不赞同的人呢?”
太子道:“父皇,如今太医署学生入军中作用极大,加上太医署所出成药,虽还不能盈利,但也能抵去不少花销,儿臣觉得此举可以。”
周满连连点头,劝说皇帝,“陛下,您别看现在医署是亏本在运营,时间长了,肯定赚钱的,就算不赚,也不会像现在亏得这么厉害的。”
“而且您想想,医署能救多少普通百姓啊,这些亏的钱也都是用到您子民身上,他们可也都是您的孩子……”
皇帝正喝汤,直接就给呛到了。
太子暗暗瞪了周满一眼,和古忠一起服侍他爹擦了擦衣襟。
皇帝遥遥点了点周满,气乐了,不过略一停顿后道:“朕听人说白家在陇州也种了许多新稻种,且收成比之青州和绵州一点儿不差。”
周满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咬咬牙道:“行,常价给您。”
皇帝强调道:“是常价给户部。”
周满敷衍的点头,不都一样吗?
这一顿饭,宾主尽欢,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皇帝等杨和书周满走远了便和太子叹气道:“要是朝中那些老狐狸也如周满一样爽快就好了。”
太子腹诽了一句,有事子谦,无事周满。
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也赞了一句,“她到底年轻,对私利看得不是很重。”
而和杨和书往宫外走的周满正掐着手指头做心算。
杨和书看了她好几眼,忍不住问道:“你算什么呢?”
周满:“我算一算新得的郡主封地我要种多少年才能回今天舍出去的钱。”
杨和书听了忍不住一笑,“那你肯定是赚的,不算荣誉,只算封地价值的话,用不了几年就赚回来了,而那封地是一辈子的,你努力活个八十岁,那就还有近六十年的时间,若是皇恩浩荡,到时候你的爵位能有人袭,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些,那就更赚了。”
周满一听,心顿时不痛了,连连点头道:“好主意。”
杨和书笑出声来,问道:“这样一想是不是高兴许多了?”
周满点头,见他笑成这样,不由道:“杨学兄,你刚才跟着陛下一起坑我。”
杨和书道:“在其位谋其政,我现在是户部的人了,我是买家,你是卖家,我自然是要户部利益最大化的。”
周满一想也是,略过此事,“学兄,我价钱已经很低了,到时候你们户部可不能压我的钱。”
杨和书笑道:“放心,一定如数准时给你。”
周满就放心了。
第3200章
有所为
回到周宅,天都快黑了,周立重正被周家人围着说大朝会,看到周满回来立即围上去,“累了吧,快去洗漱休息?”
“要不要先吃饭?我听立重说,你们这一天都在开会呀。”
周满挥了挥手表示没事儿,先回屋换了便服,然后便去见刘老夫人,将她把陇州的新粮种卖给户部的事儿说了。”
刘老夫人对钱执念不深,若能用钱换仕途,对她来说是很划算的事情。
所以她只问一句,“我们一粒种子也不能留下吗?”
“不,我们可以自留稻种,”周满道:“选种时多选一些,祖母,栎阳那边我又分了些封地,虽说我只收税不直接打理,但封地下的百姓过得好,我也有益处,所以我打算来年开春分一些粮种下去。”
刘老夫人就明白了,问道:“那边你打算怎么打理?”
她道:“之前你是乡主、县主,封地不是非常大,可以全权交给县衙,但现在你封地扩大如此多,只怕还全部交给县衙不妥。”
县衙在封地上收不到财政,未必会多上心,到时候损失的不仅是周满,还有封地内的百姓,对周满的名声也不会很好。
周满想了想后道:“要与县衙官府打交道,我兄嫂们都不合适,立君那里已经很忙,我总不好什么事都麻烦她,祖母觉得白氏这边可有合适的人?”
刘老夫人嘴角微挑,和她道:“你要是放心便将此事交给我,我来替你选人。”
周满笑道:“我当然是相信祖母的,那我全都交给祖母了。”
再不会有比刘老夫人更合适的人了。
周满起身,“我去和我爹娘说一声,我家里这边也要留下足够的种子,剩下的都要卖给户部。”
她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道:“祖母,我只卖了我娘家和咱家的粮食,堂伯那里……”
刘老夫人微微一挑眉,笑道:“我会与他写信的。”
周满就高兴的走了。
白老爷手上的那些粮种就囤积居奇吧,还有立君手上的。
有杨学兄在,这些粮种到了户部手上,分发到各州肯定是公平的往下平分,有些消息灵通的富贵人家肯定会想办法从它处买的,这时候白老爷手上的那批稻种就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