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水泥路后,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稻场不够用了,很多人直接把割好的稻靶平铺在江家村大房到许家村的这条路上,来来往往有骑摩托车的,三轮车的,牛车的,都呼啦啦的从这些铺好的稻靶上面过,都省了租牛打稻谷了,这些车子在稻靶上两天这么一滚,稻子就全部从稻靶上脱粒了,再将上面的稻草掀走,留下金黄的稻谷,放在水泥路上暴晒,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生怕自家稻子还没晒干,暴雨就来了,好不容易收成的稻子发了芽,一年白干。
年轻人有些肩上扛着蛇皮袋,时髦的就拖上了带滚轮的箱子,这些箱子,以前到了江家村,都是要扛回家的,因为路上凹凸不平,还都是泥水,脏的很,如今水泥路上雪被铲到了路的两边,中间露出一道干净的水泥路来,不论是他们自己走,还是手中的滚轮行李箱,都可以从上面呼噜噜的滚过。
他们走近村子里。
村子里的主体变化其实不大,最大的变化,也只有路上全部铺上了水泥路,再也不用受小时候的道路泥泞之苦,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年底了,挖宅基地,准备建楼房的人家,又变多了。
到处都是已经打好的宅基地,或者正在打的宅基地,还有很多人家的房子,正建了小半的,都是年底挣了钱,回来建房的。
和过去的宅基地只有一堂屋两卧室的格局不同,现在的宅基地明显比过去建造的房屋面积要大的多,主要体现在,除了前面的堂屋和房间,后面的面积也都利用了起来,也就是说,过去一层只有三间房,现在至少有六间,楼上也不搞什么大露台了,全都做成房间。
这些房间,未来可能都是可以供游客租住的旅馆呢!
其中,以二房和三房打宅基地建新房的人家更多。
他们见到都很不解,开口问建房的人家:“二叔,你家这房子不是前几年刚建的吗?怎么又要建新房了?”
建新房的人就笑着走过来,递过来一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抽了一口说:“这不是以前的楼房建小了吗?前两年哪晓得村里发展这么快?因为国泰带着我们种茶叶,今年大个子家的江柠,那真是好本事,把央视的人都请动了,下来拍摄我们江家村,宣传我们江家村的五公山和五公茶,一下子把我们五公茶带火了,你国泰叔又把我们这建设成什么旅游休闲区,今年暑假和十一,也不晓得有多少游客来我们这游玩,家里有大房子的人家都光是搞旅社都发了。”
说话的人吸了口烟:“就大个子他家的房子,今年估计挣了有五六千块。”他一边吸烟,一边望着自家正在加宽加盖的房子,说:“要不说还是读书有用呢?你看看大个子读过书就是不一样,欠了那么多年债,一朝把债还完了,马上就不一样了,人家家家户户都还在建这老式的二层楼,他就已经晓得跟外面大城市的人学,把自家房子建的那么大,哪里像我们,没读过几本书,认不得几个字,见识有限,房子建的小,现在还要加盖。”
他说是这样说,唇角的笑容却止都止不住。
他家五口人,共分得五亩茶地,这五亩茶地让他们在家什么事都不用做,就净得两万块钱的收入,不然他哪来的钱再加大房子,加盖房子?
他止不住的感慨说:“你说大个子到底怎么生的,怎么就生了这么两个本事的儿女,儿子能干就算了吧?生了个姑娘更厉害!”他指着远处的一座座山头,和脚下的水泥路说:“国泰回来都说了,这些主意,全都是大个子家的女儿给他出的,没有柠柠,别说这什么茶叶、枸杞,靠我们自己,狗屎都想不到吃!”
一句话说的,他家的防水高台上的人,全都噗嗤笑了,他老婆笑骂道:“行了,还不快回来干活,这要在年前就要把宅基地全部打好,开春就要把房子建起来了,别等到三四月份,旅游的人都来了,眼巴巴的看人家挣钱,到时候你又眼馋!”
众人又都哈哈笑了起来。
给这家人打地基,浇筑水泥建房的人,并不是江家村的泥瓦匠,而是从别的村子请来的,如今江家村到处都在打地基建房,江家村的泥瓦匠根本不够用,全都是十里八乡的泥瓦匠聚集到了江家村,闻言心里又是羡慕又是酸涩,和同行的同村人感叹地说:“你说说,咱们村咋就出不来一个江国泰,出不来一个江柠呢?”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村里的路是江国泰给修的,但村里人也都清楚,江国泰、江柠,二缺一都不行。
江国泰有钱,但是请不来央视,江柠能请来央视,但若没有江国泰花大钱来建设家乡,家乡也不可能有限制这样,虽还称不上天翻地覆,但已经足以让村里人发家致富奔小康了。
电视新闻里,村里的宣传墙上,不是每天都在喊,还带领老百姓奔小康吗?
江柠和江国泰是真真实实的带领他们在奔小康了,想到村里的前景,他们连过日子都有奔头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满的笑意,再没有一丝愁苦之意。
有听到这些泥瓦匠说话的人就哈哈大笑着说:“那文曲星还是能随便出的吗?我们江家村,百年来,也就出了那么两个!”
江柠和江柏扶着江爷爷回来,往江大伯娘家里走。
往日里看到他们回来,全都涌上高台和他们打招呼的人,今天要么是忙着去给自家打地基,准备加盖房子去了,要么都涌到了江钢琴家看热闹去了。
原来,江家的老宝贝疙瘩,江钢琴,居然带着对象回来了。
就江钢琴从小那个娇惯的劲儿,都好奇,该找个怎样的人,才能让钢琴妈妈满意。
江柠扶着江爷爷路过江钢琴家门口的时候,之间江钢琴家的高台上全都是人,全都探头往里面瞧热闹呢。
江钢琴比江柠大三岁,和江柠身份证上年龄一样大,翻过年都二十三了。
在农村,二十三还没嫁人的,真的是大姑娘了。
只是江钢琴是在读书,要明年上半年才毕业,虽然她妈妈心里着急,可在外面,她一直都表现的是,她女儿还在读书呢,还小呢!
这下,江钢琴可算是把对象带回家了。
江钢琴也大方的很,确定了对象后,也不耽搁,就把对象带回来见她父母,让她妈妈帮着掌眼。
她是典型的妈宝女,什么都听她妈妈的,她妈妈说好的,她从来都言听计从的听,也只有把对象带回来,让她妈妈点头,她才愿意接着跟他处。
江柠从江钢琴家门口经过,听着耳边热闹的说话声时,内心是有一点点羡慕的,也只有一点。
她已经得到的够多,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圆满。
旁边的荷塘,今年也没有了残荷,光秃秃的,水面平静。
终于有人看到了江柠和江爷爷他们,忙都起身往高台边沿走了过来:“柠柠回来啦!”
“哎哟喂,真的是柠柠回来了!”
又有人喊:“你大伯他们不在家,在你家旁边那里建房子呢,你们路过你家门口的时候看到了没?”
还有人指着那栋正建了一半的房子说:“你看到没?那栋建的最大的,就是你三堂哥家的房子,我滴乖乖,房子建这么大,真是发财了啊!”
江爷爷立刻笑着回道:“都发财!都发财!我看你家也在建房子嘛,可见今年是都发财啦!”
江爷爷一句话说的高台上的人,人人都眉开眼笑地说:“是啊,托了您老人家的福,养了这么好的孙女,现在我们村靠她和国泰,可不是都发财了嘛~!”
江爷爷笑的眼角的褶子都挤成金鱼尾巴状,笑的不知道有多开心!
“老爹爹快上来坐,上来喝杯热茶,是咱们五公山的五公茶,咱们这五公茶如今可不得了,上了央视了啦!听说京城的大领导都在喝我们五公山的五公茶,是不是真的啊?”最后一句,是问的江柠。
她们每个人眼里都是自豪,看着江柠的目光慈祥中又透着满满的期待,很是期望自己山上的五公茶,真的走入了这个国家最核心的那群大人物的眼中。
江柠迎着她们的目光,浅笑着点了下头说:“李老师说,他的领导们也在喝我们五公茶呢!”
期待着江柠的话的众位婶子们,更是喜的见牙不见眼,脸上全部都是纯然的喜悦的朴素的笑意,说:“明年领导们要喝茶,我们还送!”
“就是!我家的明前茶不要钱,领导们爱喝,就多给他们送点!”
“哈哈哈哈哈哈,这要在古时候,我们的五公茶,那就和贡茶没区别啦!”
高台上充斥着快活的笑声。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年要跨世纪的缘故,今年的年,和往年的年是大不一样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不光在自家门口的走廊下,都挂上了通了电的大红灯笼,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
这些老人们满足的坐在高台上,带着笑,静静的看着江柠他们,脚上是晚辈们给他们买的崭新的鞋子,身上是崭新的棉裤棉袄。
因为分茶地的事,他们这些老的没了用的老头子老太太,也都每人分到了一亩茶地,家里小孩子们,不分男女,人人有份,这让他们哪怕在家里,什么事都干不了,摘摘茶叶总行的,江国泰人实在,只要他们不偷奸耍滑,用老叶子老茶树果子替代茶叶,都不用他们操半点心,江国泰就把卖茶叶的事情半的妥妥当当,分到他们手中的钱,一分不少。
即使是晚辈们要求,把老人的钱给他们保管,江国泰也是不管的,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如今这些老人们,谁身上没有个三五千块钱?身上有钱,不光是心里不慌,也因为这些茶地的存在,晚辈们对他们也是和颜悦色,他们再也不担心,自己老了,干不动活了,儿女晚辈们就嫌弃自己光吃饭不干活啦!
他们这些老人的日子,过的可不就快活了。
过年他们还准备了红纸包,他们也有钱,给孙辈们发红包啦!
现在村里可没有过去的,怀了女娃就打掉的事情存在了,趁着现在还有茶地分,甭管男娃女娃,生下来都是宝,别挑男娃女娃,挑到最后,一亩茶地分不到,那才是哭都没地方哭。
这茶地可不是随时都能分的,没见大房四房今年有多积极,整理山头的整理山头,种植茶树的种植茶树,那劲头,没人在后面催,他们都积极的不行。
家里添新丁的,甭管男娃女娃,那都是掌上的宝啊,那就是多出来的一亩茶地啊!
而且这茶地,分到谁头上,以后就是谁的,每个人都固定一亩,不能多沾,是女娃的,那未来这亩茶地上的收益,都是女娃自己的,她们没有成年前,长辈们还能帮着管理茶地和收益,等她们大了,这些茶地就是她们自己的,谁都夺不走。
虽然刚开始有很多男人不服气,觉得女娃嫁人了,茶地就该给家里的兄弟,可江国泰直接一句:“那柠柠结婚后,就不是我们江家村的人了?”
一句话说的谁都不敢吭声了。
江柠这才还是个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就有这么大的本事,这将来本事有多大,还说不好呢,谁敢说她结了婚就不是江家村的人了?怕是江家村的村长族老们,先把他们开除江家村村籍。
高台上的人都想让江爷爷、江柠、江柏到他们的家里喝茶,他们实在是太热情了,江爷爷一听大儿子一家都在建新房子处,忙笑着说:“我们都还没进家门呢,就不坐了。”
然后带着江柠、江柏往江军的新房子跑。
现在村里房子建的最大的,就是江大伯家的三儿子江军。
江红军和江红兵都结婚了,他这个小叔子和哥哥嫂子们住一起,就不太方便了,全家人便商量着,给江军重新盖房子,江大伯和江大伯娘两口子,也跟着江军一起,到新房子里去住,一直住到江军结婚。
用江大伯说的话就是:“我也不跟你们一块儿住,我自己在旁边再建个小平房,你妈有一手好厨艺,开个小饭馆也能挣几个钱,我现在也还能干的动,每年也有万儿八千的收入,加上你妈还种了两亩枸杞子,虽说现在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多少也是个进项,暂时不需要你们养,我就带着你们奶奶一起住,等到我们老了,干不动了,你们三兄弟再商量养老的事!”
和江爸一心想让三个儿女都在身边,住在一个屋檐下不同,江大伯因为和江大伯娘感情好,从来没想过要和儿子们一起住,他还嫌儿子们老是来他们这里蹭饭呢,只想把几个儿子都独立出去,自己和大伯娘两个人住,儿子们离的近,不怕没人照顾,日子过的还清净。
他现在就想赶紧把小儿子的房子建好,到时候自己也在旁边建个房子,堂屋面积建大一点,每天卖卖吃食,也有个进项,不比伸手跟儿子们讨钱花要舒服的多?有两个儿媳妇帮忙,到时候他不在外面建房子了,也跟在老婆子后面给她打下手,洗洗刷刷的事就他来做!
江军是赶上了好时代的福,本来打算在镇上新街买房子的他,今年直接在老家建房了,因为房子建的大,他在高台上的宅基地没有要,直接分给了大哥和二哥两家,因为他出让高台上的宅基地的缘故,两个嫂子对这个小叔子也很满意,对于小叔子的新房子,比两个哥哥家建的房子要大的多这件事,也就没话说了。
毕竟两个哥哥的房子建的早,那时候行情和现在也不一样了,加上他让的宅基地,可以让两个哥哥在他们原本房子的旁边,还可以再加盖个两个房间,加上他们原本的房间,和楼上比一个房间还大的大楼台,全部建起来后,估计能多出来四五个房间。
他新房选择的地址,就在距离江爸家不到百米的地方,也是下面的水田,就是曾经江柠刚重生回来,去许家村买肉时,江大伯娘弯腰割稻喊住她的那块田地。
这块地也有一亩多大,地形是紧邻着沟渠的一块横着的长方形。
这个时候,还没有农用地不能作为宅基地的说法,江军就用了这块地当自己的宅基地。
这个地方建房,就和江爸一样,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要在下面建一层防水层,二楼开始,才是住人的地方,比江爸家的房子要好一点的地方在于,他这亩田的地势,比江爸家的地势要高一米多,加上他能吃苦,没活的时候,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去山涧里挖沙子,捡石头,硬生生将他的宅基地的地基,又加高了大半米。
他自己的宅基地总面积大约有五分地,大约有三百三十多平米,他自己当然用不完这么大一块地,他住宅的面积大约有两百六十多平,剩下的七十多平打算起个院子,或者修个水泥的平台,到时候江大伯娘要开小饭馆,坐不下的话,就可以在外面摆放几个小桌子,供客人吃饭。
这话被江大伯狠狠白了几眼说:“我们还用得着你给我们搞桌子?”他旁边那接近六分地,是用来干嘛的?不会以为他是留着给这臭小子做院子的吧?这块地他是打算,等过一两年,自己再建个房子,自己和江大伯娘带着老太太,在旁边住的。
江大伯的算盘也打的精。
大儿子二儿子房子老早就建好了,这几年存的钱,除了两个儿子娶媳妇,就是给小儿子存的建房子的钱,现在因为小儿子的房子比预期的要大上许多,今年他和江大伯娘挣的钱,大半都补贴给小儿子建房子了。
可今年他们家,光是江大伯娘种的枸杞子,和茶地,加起来就分了有两万块钱,旅社挣的钱,都给两个儿媳妇收了,加上开小饭馆挣的钱,和他自己这一年挣的钱,两口子挣的钱加在一起,得有三万多块钱。
明年要是有三万块钱,他和江大伯娘的房子,他两三年就能建起来,哪里还用和儿子们住一起?
到时候来临河大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是光靠房子建的小旅馆,日子都过的舒舒服服的。
不过,他现在和儿子们说的,都是以后自己要建两层楼的平房,一楼防水,二楼住人,几个儿子也都没怀疑过。
一楼说是防水层,去年的洪灾过去后,他们这里起码十年都不用担心有这样的特大洪水了,到时候只要跟小儿子家一样,把地基加高一些,一层其实和平时住家的房子有什么区别?
大不了到时候一层都当小饭馆就是了。
江大伯带着三兄弟,给小儿子建房时,不光充分借鉴了江爸的房子,还在原基础上,将三楼的阁楼,由江爸家的中间两米,四周一米,给加盖到,中间三米五,四周两米的高度,这样上面的阁楼,就完全可以当做正常楼层来住人,隔成六个房间,用来做旅馆的房间刚刚好。
江军小两口住二楼就行了,三楼和上面的阁楼,就可以用来当旅社。
目前江军建的房子,可以说是超越了江爸的房子,成为了全村最高最大的房子。
房子目前还没完全改完,只盖了大半,估计要到年后,才能全部盖完呢。
江柠江柏带着江爷爷来到江军建的房子前,就见江红军夫妇,江红兵夫妇,全都在这,两个嫂子都是能干事的人,也都在帮着搅拌水泥浆。
还是坐在高出的江红兵先看到江柠他们,立刻惊喜又激动地大叫了一声:“哎哟!柠柠、柏子和爷爷回来啦!”
第239章
239
整个江家村人的精神面貌,
就和此时的江红兵一样,红光满面,远远的都能看到他脸上纯然的灿烂的笑,
人人脸上都带着蓬勃的希望。
江军的房子已经建到三楼了,
肉眼可见的大。
江红兵就站在三楼的木板上,手里还拿着一块砖。
大堂嫂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
用铁锹搅拌着水泥浆,倒入灰色小桶中,两只手一手一个,拎到楼下,挂在钩子上,
喊一声:“拉!”
楼上的江红军和江红兵就将水泥浆拉上去,将桶中的水泥浆平倒在砖墙,
再将塑料桶‘啪’地一声扔下来,利刀快速的在水泥上一抹,
水泥便平整了,再快速的将红砖一块一块的摞在水泥上,用利刀敲敲严实,一层墙砖就这么砌好了。
像他们这样的经年老手,砌墙的速度非常快,
砌的又平整又直。
等这两桶水泥浆砌完,
江红军和江红兵都擦了擦脸上的汗,
快速的接着绳索下楼,
迎了上来:“现在家里有电话,
你们回来提前打个电话,
我们去码头上去接你们啊!”
江家村现在的码头,比渡口还要近一些,
半个小时的路程就走到了。
江爷爷还是一如既往慢悠悠地笑着说:“有柠柠和柏子在呢,哪用得着你们接?你们一年到头事情都忙的很,不用接!”
江红兵又看向江柏,摘下手套伸手想拍拍他的肩,可看看自己的手,又收了回来,在身上擦了擦,还是擦不干净,就一脸赞叹地笑着说:“好小子,你这是吃化肥了啊?怎么长的这么高?比二叔都高了吧?”
江柏就抿唇腼腆的笑。
江红兵又看向江柠:“连柠柠的身高都快赶上我了!”
江柠现在净身高已经一米七二,家乡因为冬季有雪,还有泥地,她每次回来,都会穿有三厘米鞋跟的粗跟皮鞋,既可以防水也可以防滑,加上女生看上去就是会比真正身高要稍稍高上一些,她穿鞋身高一米七五,看着就跟一米七八似的,又高又瘦,气质不笑的时候很有几分清冷模样,一笑又如冰雪消融。
她笑着看了眼江军家正在建的大房子,朗声对江军笑着说:“三哥,恭喜你呀,很快就能吃到你的上梁酒了吧?”
江军年龄比江松还要小一岁,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江红兵立刻取笑说:“你不光能喝到他的上梁酒,年底还能喝到他的订婚酒呢!”
一句话,把江军闹了个大红脸。
二堂嫂在一旁就笑着高声喊道:“你三哥到时候还想让你滚床!”
一时间,江军新建的房子门口,全是哈哈哈的大笑声。
江大伯娘原本在楼下,给楼上的江红军和江红兵抛砖,她手里拿着稻草叉,快速的往地上一叉,一到两块砖,便被她轻巧地抛了上去,江红军和江红兵动作熟练的一捞,快速地捞了十来块砖后,并排摞在木桥上,很快又垒在了墙上。
江红军和江红兵都下楼了,江大伯娘也不需要抛转了,去一旁的沟渠里洗了手,脱了身上脏兮兮的围裙过来,笑着说:“回来饿了吧?走,大伯娘给你做饭去!”
江柠看到她的一双手冻的又红又肿,像青嫩的胡萝卜,忙走过来,握住大伯娘冰凉的手,帮她捂手。
和前世总是四肢冰凉不同,今生江柠的手又暖又干燥,捂着大伯娘的手,像是一下子暖到了她心里,让她一张脸都笑开了花,怎么都觉得,柠柠怎么就不是她女儿,真是越看越爱,喜的满眼都慈爱的拉着江柠的手,又怕冰着她,想松开她的手,却被江柠紧紧拉着不放,将她一双手都拢在自己温暖的掌心,细细的摩挲温暖她。
江大伯娘抬头看着江柠,眼里都是慈霭的光:“哎,你不用拉着我,别冻到着你了,你们年轻小姑娘可不能冻着。”
她今年又是种枸杞子,又是采茶叶,又是开饭馆,和去年相比,大伯娘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原本圆圆的宛若弥勒佛似的圆脸,今年瘦的下巴都出来了,双下巴都快消失了。
可她身上衣服穿得多,里面毛衣、马甲、羽绒服、罩衣,让她的身材看上去还是和以前一样富态又臃肿,可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大伯娘,反而觉得亲切又和蔼。
大伯娘见她不松手,就拉着她的手,从村口老井这条水泥小路,往家走。
走这条小道,要近一些,可以直接通过村口老井,到达高台下的荷塘,再上防水高台,就到大伯娘家了。
去年江红兵结婚,江爸江妈他们都回来的早了一些,今年在火车站附近卖盒饭的人多了起来,哪怕江爸饭菜做的好吃,价格也实惠,多多少少还是影响到了一点生意,年底火车站人多,生意好,他们今年就想多做几天,多挣点钱。
今年寒假,江柠没什么事,江柏因为要考研,寒假也没有拍戏,加上江爷爷想念老家的老伙计们,他们就回来的早了一些。
大伯娘打开大门。
他们现在还和老二江红兵住在一起,搬家的话,要等江军家的大房子全部建好后,才能搬过去。
江柠注意到,今年家家户户的高台上,都多了一些小树苗,因是冬季,小树苗的叶子都落的光秃秃的,光看树枝也看不出是什么树,便问江大伯娘。
江大伯娘笑着指给她看道:“呶,那几棵是桃树,我家这桃子长的好吃,今年那些游客都喜欢吃我家桃子,今年不少人家都跟着种了,那几棵是柿子树和板栗树。”
江大伯娘种什么都比别人家的好吃些,就连她种的桃树结的桃子,都比别人家的甜些。
江柠对待本地柿子树的印象,就是家家户户满树的柿子,挂在树上一颗一颗的落在地上,腐烂,都没人摘,甚至很多人家,像前世的江爷爷一样,种了西瓜、西红柿、柿子没人吃,喂猪吃。
因为太多了,本地到处都是,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少的一两棵,多的三四棵,卖又卖不掉,柿子饼又不会做。
可这些东西,在江柠的小时候,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东西,山上的野柿子,刚长出青黄色,就被人一筐一筐的摘回家,埋在草木灰里,等待着柿子变软,变红。
小时候想吃寻不着的东西,不知为什么,长大后却泛滥到无人要,无人吃。
倒是本地人板栗子种的很少,因为漫山遍野,都是野生的毛栗子,小时候她就经常见到江奶奶用蛇皮袋,采很多很多的毛栗子,堆在墙角,在毛栗子壳上洒些水,过几天后,这些毛栗子壳就全部脱落,只需将毛栗子壳扫开,下面露出的,就全是乌黑的毛栗子,再带到水埠镇的江姑姑家,让江姑姑帮着卖钱。
江柠觉得,老家其实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资源,只待一点一点全部挖掘出来,产生经济效益。
这真的是一块宝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