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连聚贤茶楼外都站满了人,掌柜才拍手。
随着素布上的细线扯落。
一副画作缓缓现于众人眼前——
那画作乍看之下,甚至有些粗糙!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出,它是被人短时间内赶工画出来的。
可就是这样一幅粗糙至极的画作,在显露于人前的瞬间,便摄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样独特的笔技、画法!
“画仙——舷元子?!”人群中有学子大声道。
“啊?真的是画仙的画?”
“天呐!聚贤茶楼的东家究竟是哪位?居然连画仙的画都能得到?要知道便是陛下想求画仙为太后画一副画,都寻不到人!”
“如今我们居然能在此处见到舷元子的画!”
“这是多大的造化?”
众人一边喊着,一边忍不住往前挤。
无数学子的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
文人墨客,一旦推崇起哪位圣人、仙人,更是疯狂至极!
可就在这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画上不对之处!
“等等!大家看那,那是不是有血迹?”
“画仙的画上怎么会有血迹?”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这画上的场景......我......怎么看着有些眼熟?”一位学子忽然道。
“什么眼熟?难道你还亲眼见过这画中的场景?不过是画仙的一幅画。”
“不——不是!”那人忽然瞪大眼,喊道:“我想起来了!那是我家啊,我家就住在慈济堂旁边!”
“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上头怎么画的这般像?”
“李兄,你家住在哪?”
“冀州府啊!”
话落,在场所有人静了静。
有人望着画上的场景,下意识,望向身边之人,“我听闻,冀州府如今正在闹寒灾。”
“我也听说,冀州府航道结冰了......”
“所以,这画上,”有人愣愣指着,愕然出口:“画的、是冀州府的场景?!”
PS:昨天和宝宝一起发烧,去医院了,没存稿,回来现写的,今天只有两章,下午要去医院。
第277章
“那这画中的烧棉之事......也是真的?”
一片死寂中,有人小声询问。
“怎么可能?如今漠北寒灾,冀州府首当其中,我隔壁院子刚被一户冀州府来的富户买去,他说他们一家来时,冀州府的棉价已涨到了二两一斤。”
“那还是他从冀州府来的时候,如今不知道上涨到什么价格呢!”
“什么?二两一斤?”
士族学子们读多了圣贤书,对市场上物价并不了解。
但即便再不了解,听到二两一斤还是被吓了一跳。
二两,什么概念?
如今普通的麻纸、竹纸,一两银子能买三十斤,却买不了一斤棉!
“唉,如今咱们京城的棉价也不便宜,前两日去问,已涨到七百多文了,往年都是二三百文一斤......”外头有听到谈论棉价的老者,忍不住说了句。
“今年的棉,这样贵吗?”
“那冀州府定是更不可能烧棉了,谁舍得烧这样贵的棉,岂不是跟烧银子差不多。”
“啥烧银子?谁烧银子了?”这时又有人从外头进来。
看到来人,众士族学子都有些不屑。
这人叫翟安明,是顺德镖局的一个镖师。
明明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偏爱往聚贤茶楼这种风雅之地跑,还总想在其中为自家妹子寻个如意郎君。
虽然众人没见过他妹子,但瞧他五大三粗,妹子想来也好看不到哪去!
遂大家只是看他一眼,懒得同他说话。
谁知翟安明似乎一点不会看人眼色,直往前挤不说,还非要问清大家在说什么。
有个学子被他扰得不胜其烦,便说了。
谁知话刚落,翟安明一拍大腿!
众人吓了一跳。
“谁说冀州府的棉价高?你们不知道,俺可是才从冀州府跑镖回来的!”
“冀州府棉价才这个数!”他说着,伸出三根手指。
“三两还不贵?”
“不是三两,是三百多文!”
之前那学子听他说罢,当即冷笑,“不可能!我家隔壁林老员外说了,他来时冀州府棉价就已经涨到二两,寒灾严重,棉价怎么可能会跌下来?”
“哎!其实,他说得也没错,不过那是之前,冀州府的棉价才上涨半日就被人给压下去了。”
“啊?怎么压?”有人不信。
“好像是有人专门卖低价棉!”翟安明挠挠头:“俺们回来时看到好多冀州府百姓跑去买呢!”
“不可能!哪个棉商这般好心,放着银子不赚,利惠百姓。”
“是真的!不信你们去俺们镖局问问,俺们走这一趟镖三十几个人呢!”
他说得信誓旦旦,众人将信将疑。
“若真有人卖低价棉,就不止是利惠百姓这么简单了!”王淮之在众士族学子中也很知名,他出身原州王氏,父亲还在朝中做官,自身才学也不错。
因此他一出口,大家都望过去。
“怎么说?”
王淮之道:“你们想想,若是其他棉商的棉都卖二两,只有一家与众不同,卖三百文,百姓会选择去哪买棉?”
“只要不傻,定然是去买便宜的!”
“那其他棉商的棉岂不是卖不掉了?除非他们也将价格降下来,可这得损失多少银子。那卖低价棉的人,可是将其他冀州府的棉商得罪死了!”
王淮之话落。
第278章
众人面面相觑,的确如此。
再看画上——
烧棉?
难道就是因为那卖低价棉的人得罪了其他棉商?!
在场的人越聚越多。
此时聚贤茶楼的大堂内,挤挤挨挨站满了人,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从冀州府来京城求学的学子——
一位冀州学子此时终于忍不住开口:“其实......这画上的人,我瞧着有些眼熟......”
他话刚落,又一位冀州学子道:“对!我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原来还有人跟我一样吗?”
“我方才便想说了,画的右下角穿着华丽望着大火在笑的,好像是杜氏的杜老夫人?就连那露出一个角的门头,都好像杜府门头!”
“那门头下头的台阶子,都垫着厚厚的毯子防滑讷!”
“还有那同她站在一处的,好似、是严知府?”
“什么杜氏?”有不明所以的学子忙问。
“杜氏可是冀州府的大家族!当年受过皇祖赐牌匾的。”有冀州的学子一番解释。
众人一边听着,一边再看那副笔触无比粗糙、短时间赶着画出来的画,更觉处处有玄机,处处有暗喻!
就连画上每一个墨点大的百姓,学子们都恨不得分析出来画仙画上去的用意!
“怪哉!”
“如此冷的天,冰雪漫天,怎么可能会起这样的大火?”
“所以不只是烧棉,还有旁边,那可是慈济院啊!”
“棉起火,慈济院也起火,火势这般大,这样多的人救火都不灭,说不定是有人用了火油。”托客混在其中喊道。
“这些去慈济院救人的,看起来不像百姓,倒像猎户......”
“救棉的反而都是百姓......”
一幅画,两处着重的画面。
一方百姓衣衫褴褛,抱着雪去救棉;一方仆从众多,脚踩厚毯,望火而笑!
还有在这其中,被大火吞噬的慈济院妇孺们!
越是分析,越是觉得画中的火,仿佛要透过纸张烧出来。
这一刻,在场所有人似乎听到了画中婴孩的哭喊。
厌恶!不耻!
这些年轻的学子士族们,向来很好煽动,一如此时、此刻,他们群情激奋,完全如同盛知婉的预想。
但这还不够——
很快,终于有人想到了这画上的污迹!
“我知道了!我知道这画上为何会有血了!”一个学子眼中含泪。
“为何?”有人询问他。
那人扬声,声音哽咽:“这画作虽是画仙所做,但笔触粗糙,落款处舷元子几字似乎也带着颤抖!这画......这画,很可能是画仙的喋血之作啊!”
血?
画仙舷元子吐血了?
为何?为这画中场景吗?为这吃人的士族和官府吗?!
哗!
所有学子士族义愤起来!
百姓苦,他们会不忍,会不耻;但若连他们推崇的画仙,都为百姓们喋血,他们便会愤怒!
第279章
熊熊怒火,一旦迁怒,可比真正的大火更无情。
“走吧。”
不远处,盛知婉放下帘子,马车调转。
学子士族的嘴,有时威力比真刀真枪还要厉害。
但猜测终归是猜测。
很快,便有学子义愤填膺,王淮之同另外几位出身不错的公子,更是要派扈从亲自去冀州府查看!
冀州毗邻庆州,京城又在庆州最南边。
快马加鞭,仅仅两日,几位扈从还未进入冀州府地界,便感觉到越往北去越是寒风刺骨,哪怕他们来之前特意穿了厚厚的皮袄、皮护手,还是有冷风从脖子处刮进去。
这里不同冀州府内有人清雪,马匹不好行进,好在,他们要打听的事也不必非要去冀州府内。
烧棉的事,仅仅两天,便传遍了冀州地界。
“唉,烧棉这事的确有,听说是个伙计干的,他本来买了三斤棉还不知足,非要买更多去高价卖给别人。”
“那要是人人都这样,其他人买什么?”
“黑心烂肝的玩意儿!还差点害了慈济堂的娃子们,要不是杜老板让人先救人,那些娃子们也得被烧死!”
“杜老板是谁?杜老板就是杜老板啊!盛世堂的老板!”
“他可是大大的好人哩,要不是他,这一个冬天,俺们村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村头大娘一边说着,一边展示出身上的新棉衣,“这就是俺从盛世堂买来的棉做的,暖得很!”
几位扈从面面相觑。
这已经是他们打听的第六个村子,每个人说法都差不多。
“盛世堂......”
王淮之的扈从,终于记起来这名字为什么听着耳熟了。
他记得上次自家公子同庆宁公主打赌,便是因为这盛世堂?
这......不会是庆宁公主的手笔吧?!
扈从嘴角抽了抽,心想自家公子这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啊。
但没办法,来的人也不止他一个。
众人打听完便准备返程。
至于画中其他的——
低价棉的事是真的,烧棉的事是真的、慈济堂被烧也是真的!事实如此,其余的,还用问吗?!
百姓们相信一个伙计能做出这种事,他们可不信,公子们自然也不信!
这样多的棉定然有人严加看守,一个伙计,多大能耐?
他会飞天遁地不成!
随扈们也是百姓出身,有些人身份更加低贱,天然对着士绅阶级有种对立。
几人心中自有猜测,于是快马加鞭,又赶回京城。
这几日,画仙舷元子画作再现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不少学子专门从其他地方跑来观看。
聚贤茶楼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而画上的内容、猜测,也随着每一个来观画的人流传到更多人的耳中。
不少人甚至专门在此处等着几位去冀州的扈从!王淮之等人更是每日被问上一遍。
“公子!”
“公子!”
几位扈从回来刚一露面,便被等待的人团团围住。